这一段时间博客更新的慢了。
其实也很正常,有时候乐趣和工作是相辅相成的,能够成为乐趣的工作自然是最美好的,可是,只要是工作,干得久了,乐趣自然减少,压力自然增大。
http://www.5ubar.com/article/UploadPic/200605/20064574154543.jpg
人都是会累的,会平淡,会疲倦,所以大多数的努力总是最终回归“懒惰".
我觉得自己还是非常了解自己的,所以,从一开始,我就想尽一切办法提升这个地盘的生命力,用各种手段去促进它的营养,曲延长它的寿命,以至于祭出了《博者文摘》这个杀手锏~想到这里我就偷着乐,什么叫众人拾柴火焰高?什么叫n个诸葛亮胜过2各臭皮匠?
我们都会懒惰,我们都会厌倦,我们偶尔充满激情,我们常常心灰意冷。但我们仍然有很多方法振作自己,有很多方法鞭策自己,哪怕它仅仅体现在让一个小小的博客不要过分荒芜。
想给别人看得太多,有时忘了自己要说些什么。----这话显然让人费解,但既然是意识流,又何必尽人皆知呢?这毕竟不是另一个节目。
我就是太在乎别人,所以会活的很累,在乎别人的看法,在乎别人的不满,在乎别人的评价,在乎别人眼中自己的模样。别人不在乎你?那么要引起他重视。别人很在乎你?又害怕被盯得太死。
有一段时间没有为自己写文章了,感觉熟悉又陌生,渐渐的,把写博客当成了一种作业,当成一种任务,当成一篇篇文章,当成一个一个作品,我想,这也许是不对的。。
“谁把我的名字拿走了?”
这是我突然想起的一句歌词,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这话说得很准确。
时不时也得喃喃自语一下,时不时也得云里雾里一下?对不对?
http://www.dabaoku.com/sucai/renwu/dushirenqun/045bs.jpg
最近又一个很突出的感觉:有了汽车,生活变了,我变了,好像一下子长大了几岁。
原来,人的“成长感”不是因为年岁大了,而是责任大了:十几万的家当就放在包里,攥在手里,别人的性命,自己的安全,也常常在一念之间。有了车,要去很多以前没去过的地方,出门要认路,开车要小心,不知要花钱,挂蹭要负责。
需要和更多人交流,需要和更多商家讨价还价,需要听更多的意见,需要出席更多的场合。。。
本以为它们都离我很远,一不小心,甚至会怀念从前的日子:出门骑车,坐车,打车,不要认太多路,不要费太多心,破烂手机摔在地上也不会心疼,下班回家可以想走路走路想坐地铁坐地铁,言谈话语间可以很容易得把自己隐藏起来,伪装起来,伪装成一个年纪很轻,一穷二白,拍照手机汽车发动机一个都没有的刚毕业的小后生----装成个孩子。

其实我一直都还是个孩子,至少过着我认为孩子气的生活:简单,朴素,工作就是工作,吃饭就是吃饭,聊天就是聊天,挣钱就是挣钱。
可现在真的不一样了,经常感觉:工作是为了吃饭,吃饭常常为了工作,挣钱为了养活这个那个车子房子孩子(虽然还没有当房奴,更没有孩子)。聊天的时候都得注意分寸,扩大交际范围,考虑关系发展,挑同事爱听得,挑领导爱听得,挑大家该听得。挑某个场合该说的。
常常问自己一个很幼稚的问题:为什么生活这么不单纯?为什么一群群孩子长大了,就都变了呢?是我们要变?是谁让我们变了?是我们不得不变?还是可我们可以选择?
后来我有了一点结论。
是的,你可以一直活得像个孩子,但你永远无法像个大人一样成功。想活得像个孩子?那就不要有大人的欲望,不要有大人的圈子,不要有层层递进的前途。
我讨厌应酬我讨厌酒桌我讨厌马屁我讨厌算计我讨厌思前想后的权衡台词我讨厌看人下菜蝶我讨厌那些对实习生吆三喝四却对领导吐着舌头的势力眼我讨厌混在不喜欢的圈子里说着不喜欢说的话。。。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tszk/nfrb/shzk/qg/200501280168_53494.jpg
你可以讨厌很多,但你常常不能选择,至少不能有太多的选择。
我想得到我想要得,所以只能选择我不想选择的----这话拗口,但真是大实话。
今天看了《宝贝计划》,让人惊喜的成龙影片,非常让人惊喜的港产商业片,很多地方似乎是香港版的《疯狂的石头》强烈推荐!
http://www.51v8.tv/upload/img/060714/20060714112520_880.jpg
电影中,像个孩子一样,总是对的,生活呢?
其实也很正常,有时候乐趣和工作是相辅相成的,能够成为乐趣的工作自然是最美好的,可是,只要是工作,干得久了,乐趣自然减少,压力自然增大。
人都是会累的,会平淡,会疲倦,所以大多数的努力总是最终回归“懒惰".
我觉得自己还是非常了解自己的,所以,从一开始,我就想尽一切办法提升这个地盘的生命力,用各种手段去促进它的营养,曲延长它的寿命,以至于祭出了《博者文摘》这个杀手锏~想到这里我就偷着乐,什么叫众人拾柴火焰高?什么叫n个诸葛亮胜过2各臭皮匠?
我们都会懒惰,我们都会厌倦,我们偶尔充满激情,我们常常心灰意冷。但我们仍然有很多方法振作自己,有很多方法鞭策自己,哪怕它仅仅体现在让一个小小的博客不要过分荒芜。
想给别人看得太多,有时忘了自己要说些什么。----这话显然让人费解,但既然是意识流,又何必尽人皆知呢?这毕竟不是另一个节目。
我就是太在乎别人,所以会活的很累,在乎别人的看法,在乎别人的不满,在乎别人的评价,在乎别人眼中自己的模样。别人不在乎你?那么要引起他重视。别人很在乎你?又害怕被盯得太死。
有一段时间没有为自己写文章了,感觉熟悉又陌生,渐渐的,把写博客当成了一种作业,当成一种任务,当成一篇篇文章,当成一个一个作品,我想,这也许是不对的。。
“谁把我的名字拿走了?”
这是我突然想起的一句歌词,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这话说得很准确。
时不时也得喃喃自语一下,时不时也得云里雾里一下?对不对?
最近又一个很突出的感觉:有了汽车,生活变了,我变了,好像一下子长大了几岁。
原来,人的“成长感”不是因为年岁大了,而是责任大了:十几万的家当就放在包里,攥在手里,别人的性命,自己的安全,也常常在一念之间。有了车,要去很多以前没去过的地方,出门要认路,开车要小心,不知要花钱,挂蹭要负责。
需要和更多人交流,需要和更多商家讨价还价,需要听更多的意见,需要出席更多的场合。。。
本以为它们都离我很远,一不小心,甚至会怀念从前的日子:出门骑车,坐车,打车,不要认太多路,不要费太多心,破烂手机摔在地上也不会心疼,下班回家可以想走路走路想坐地铁坐地铁,言谈话语间可以很容易得把自己隐藏起来,伪装起来,伪装成一个年纪很轻,一穷二白,拍照手机汽车发动机一个都没有的刚毕业的小后生----装成个孩子。

其实我一直都还是个孩子,至少过着我认为孩子气的生活:简单,朴素,工作就是工作,吃饭就是吃饭,聊天就是聊天,挣钱就是挣钱。
可现在真的不一样了,经常感觉:工作是为了吃饭,吃饭常常为了工作,挣钱为了养活这个那个车子房子孩子(虽然还没有当房奴,更没有孩子)。聊天的时候都得注意分寸,扩大交际范围,考虑关系发展,挑同事爱听得,挑领导爱听得,挑大家该听得。挑某个场合该说的。
常常问自己一个很幼稚的问题:为什么生活这么不单纯?为什么一群群孩子长大了,就都变了呢?是我们要变?是谁让我们变了?是我们不得不变?还是可我们可以选择?
后来我有了一点结论。
是的,你可以一直活得像个孩子,但你永远无法像个大人一样成功。想活得像个孩子?那就不要有大人的欲望,不要有大人的圈子,不要有层层递进的前途。
我讨厌应酬我讨厌酒桌我讨厌马屁我讨厌算计我讨厌思前想后的权衡台词我讨厌看人下菜蝶我讨厌那些对实习生吆三喝四却对领导吐着舌头的势力眼我讨厌混在不喜欢的圈子里说着不喜欢说的话。。。
你可以讨厌很多,但你常常不能选择,至少不能有太多的选择。
我想得到我想要得,所以只能选择我不想选择的----这话拗口,但真是大实话。
今天看了《宝贝计划》,让人惊喜的成龙影片,非常让人惊喜的港产商业片,很多地方似乎是香港版的《疯狂的石头》强烈推荐!
电影中,像个孩子一样,总是对的,生活呢?
后一篇:三天后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