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答问题!

(2006-08-01 23:17:27)
  (这一上来很想先数落一下新浪,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博客这几天一直打开比较困难,比如今天,自己想打开都如此困难,更不要说旁的人了。
比如这片刚刚写完的文章,居然自己想打开看看都不得法,真是奇怪了,可有什么办法?毕竟是免费产品,这就好像你好意思挑剔餐馆里面免费赠送的花生米是不是新鲜的?
  关键是,打开了几个旁人的博客却都没有如此的问题,难道我的博客太火了?我倒是很想,可现实不是这样哦,所以,头大一下,明天打电话给客服。

  现在朋友们应该可以理解为什么本人要做夜狮子,半夜三更起来更新了?起码能够流畅的写点东西,也能够流畅的发表文章。)


  对了,这个帖子主要的作用是兑现承诺,回答问题。

  我曾经去过的地方?最喜欢的景色?

  这个问题太大,请允许我简单回答吧。

  其实,我是个土老冒,因为兄弟姐妹中,只有我没有出过国,真的,连新马泰都没去过,虽然我成长于新马太,当然,是首都北京的“新街口,马甸,太平庄”不过我是这样告诉自己的,凡事莫强求,总有机会的。

  小时候的旅游,印象不是太深刻了,感觉人在幼年时期,不管去到哪里都一样,都是一样的疯玩疯跑,搞不清状况:能懂得审美,实在是一种与时俱进的财富,是成年人的奢侈。

  怎么写这么大的话题呢?还是老规矩,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一,首先想起来:黄山。

  
http://www.chinatravel1.com/gallery/2000-8/4-1.jpg


  我都不知道为什么先想起这次旅程,它既不是给我最多美的触动,也不是给我最丰满的故事,只不过,也许潜意识中他对我有什么不同凡响的意义?突然我想明白了,这是一倘我最苦的旅程,或者说,这趟旅程决定了我日后对旅游的一个根本性的原则:舒服。

  那时候我刚刚小学毕业,是和家里的一个亲戚的单位的一堆同事的七大姑八大姨同行。但是,由于那是个并不大手大脚的集体,所以,一路上,我经历人生中最漫长的火车旅程,最炎热的闷热车厢,最简陋的山顶住房,最疲劳的登山旅程。

  我是个怕热的不得了的人,所以,至今我都记得,在火车上那几十个小时,我是如何辗转反侧,任由大汗一次次次淋漓了自己,任由他人在卧榻鼾声雷动,任由自己的困意在高温中煎熬着自己,弗洛伊德说,任何心理的阴影都源自童年的经历,我敢肯定,如果我日后对旅游的艰苦真有什么恐惧症,也一定是来自于这一次烘烤的记忆,火车一路前行,用我年幼的语言来形容:从火炉边爬到了火炉里。
http://photo.sohu.com/20050117/Img223971779.jpg


  而后的事情,记得不太清楚了,似乎只有一些片段,比如:机械的迈动双腿,翻了7座山(黄山的特色就是这样,它不是一座山,而是一个山脉,要想下山,需要爬上爬下翻越7座山峰。)

  比如:拍了一些没有一张好看的照片。这不是夸张,也许黄山的景色确是美好绮丽,但是,由于疲劳,由于炎热,我在所有的照片中的形象都是歪戴着红色的太阳帽,脸上泛着汗液特有的光芒,有气无力的耷拉着肩膀,形象点来说,像个逃兵。对,就是这个。

  再比如:看日出!在归来可以不看岳的黄山看日出,应该是件浪漫的事情,但如果没记错的话,那天的清晨凄冷无比,那天的游人奇多无比,我披着军大衣,站在号称观日胜地的狭小山涧平台上,一边忧心忡忡地担心它的负重,一边哆哆嗦嗦的寻找着鸡蛋般大小的红日,一边等待着红光满天的璀璨一刻。
http://www.ypsky.com/netclass/kexue/travel/img/huangshan02.jpg


  结果,只等来了这样的对话。

  “出来了吗?”“好像吧”“那个吗?”“那是月亮还是太阳啊?”“好像出来了!”“这就出来了?”“什么跟什么?哦,。。好了,回去睡觉吧。。”


  这就是我的黄山之旅,其他的,真的记不太清楚了。别怪我,那时候我还是个孩子。我后来是这么想的,总有一天,要再回去黄山看看,这一次,要不留遗憾:拍就拍最好看的数码照片,色彩要斑斓的,笑容要灿烂的,一不小心旁边还站几个美女,倍有面子!

  写到这里,我又突然想到一件事情,也许,这是我和黄山的缘分。小学的时候,曾经参加过一次作文比赛,题目是什么忘了,大概是游记之类。
也不知怎么个鬼使神差,我就把自己从来没有去过的“黄山”当作了写作对象。现在想起来都十分可笑,因为,后来回顾,我笔下的黄山,根本就是自己曾去过的,位于北京郊区的房山!
http://www.hrtrip.com/upfile/20061/200612156173000.jpg


“反正去到山里就是爬”,那时候的卢小迪根本搞不清两者的区别,可又不完全是房山,因为自己不知从哪里听说过诸如“黄山迎客松”“送客松”这样的标志性景观,于是顺理成章的也把它们糅进了作文中。
http://webuc.net/images/webuc_net/ywjinhua/88/r_迎客松.jpg
就这样,一个地处北京郊区,有着“迎客松”的房山(黄山)诞生了。

  后来,得了一等奖!

  是不可能的。

  这篇作文石沉大海,2年之后,我来到了真正的黄山,可惜,仍然什么都没有记住。也许,最生动的黄山,已经留在了我的笔下,留在了我的“房山”了。


  

  挺晚了,先废话到这里。

  准备还要再写一点曾去过的地方。

  新疆?云南?烟台?南戴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还没定,支持投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