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文素材之人物篇——阮籍

(2011-05-12 10:44:36)
标签:

教育

分类: 作文教学

作文素材之人物篇——阮籍

1简介

阮籍(210263),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字嗣宗,陈留尉氏(属今河南)人。曾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为人志气宏放,博览群书,尤好老子和庄子的哲学。爱饮酒,能长啸,善弹琴。文学艺术才能超群。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蔑视礼教,与司马氏多所牴牾。诗多五言,对当时黑暗现实多所讥刺,辞语隐约。著有《达生论》、《大人先生传》、《咏情诗》80余首。

2事迹

其一:阮籍的青眼和白眼

阮籍的母亲下葬前,有不少名士前来吊唁。其中一人名叫嵇喜,此人的官位和名气都不小,但阮籍不喜欢人家,就拿白眼看嵇喜。嵇喜在灵堂哭拜的时候,按理说阮籍应该陪着哭,但他却披散着头发坐着,不站起来也不哭拜,只是两眼发直,表情木然。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阮籍完全不守礼法,完全不委屈自己的心态。他讨厌的人,即使是来向自己表示友好的,也给白眼,不搭理人家。但若是自己喜欢的人,就给青眼,很欢迎。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嵇喜的弟弟嵇康来吊唁时,由于了解阮籍的性情,就干脆提着酒坛挟着琴去看他,阮籍果然高兴。“青眼相看”,因为嵇康和他一样,也是不拘礼法之人。

阮籍不经常说话,却常常用眼睛当道具,用“白眼”、“青眼”看人。经他这么一折腾,也就慢慢地有了“青睐”、“垂青”这样的词汇。

其实,阮籍这样做,是表明他对人对事的态度,是显示一种立场罢了。他生活的时代,祸从口出的案例很多,不少人因此被判了死刑,所以阮籍也就懒得说话了,只拿眼睛来表达感情,有时竟像鲁迅说的那样:连眼珠子都不转过去。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材料适用:走自己的路直率不拘礼法黑白分明/爱憎分明友谊/知己(嵇康与阮籍)

其二:阮籍看“孝”

魏晋时期最讲究“孝”,统治阶级常常利用“孝顺不孝顺”为标准,给人定罪甚至杀人。尽孝的方式非常繁琐,父母死后,做儿子的要三年服丧,三年素食,三年寡欲。更有甚者,还得在父母的墓旁搭个茅棚,守墓三年。

这种礼教对“孝子”是一种折磨和摧残。阮籍对此很反感。他母亲去世时,他正在下围棋。噩耗传来,对手不下了,阮籍却铁青着脸不肯歇手,非要决个输赢。下完棋,他才从别人手中夺过酒杯,饮酒两斗,然后放声大哭,口吐鲜血。(原文: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此处的细节描写可论证其至孝)

他,在大悲大痛之前,做了一个停顿,这个停顿就是继续下棋。这个停顿,等于把封建孝道,冷冷地搁在那儿了!他是故意这样做的。但他的内心是很孝顺的,以至于在母亲下葬后,他因悲伤过度而急剧消瘦了。有些感情不溢于言表,深埋于心

材料适用:孝 坚持自我  蔑视礼教  固执

关于蔑视礼教的另一例:一次,他嫂子要回娘家,按照礼数,男女有别,他不得去送行,可阮籍不仅为嫂子饯行,还特地送她上路。一些道学夫对此指指点点,阮籍满不在乎地说:“孔孟礼教,与我何干?”

其三:

阮籍曾到山东的东平游玩过。一日,他漫不经心地对司马昭说很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司马昭立即让他到东平做官。

阮籍骑着毛驴到了东平衙门,发现办公之地全由层层的墙壁隔开,官员彼此不便沟通,办事效率极低。阮籍于是下令拆了所有墙壁,办公环境一下大为改观,宽敞明亮,官员也不再敢偷懒,效率大增。做完这一切后,阮籍在东平逗留十来天后,就骑着驴儿回到洛阳。

表现出阮籍的敢于打破成规和创新精神。

“一个最富有热情的心灵,应该有所发明与建树。”——司汤达

阮籍办完这件事后,觉得好玩的已经玩过了,不屑于邀功请赏,总结经验向全国推广,就骑着驴回洛阳了。前后算起来,他这次当官,仅仅10天时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阮籍的不慕富贵和潇洒随性与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唐寅如出一辙。

唐代大诗人李白提起阮籍当官的举动,钦佩至极,写了一首诗:“阮籍为太守,乘驴上东平。判竹十余日,一朝化清风。”

材料适用:创新 先见之明 不慕功名 潇洒

其四:醉酒拒亲

司马昭一直想拉笼阮籍,有人就给他出了个主意,与阮籍联姻,司马昭觉得此计甚妙,就派人到阮籍家提亲,要娶他的女儿为媳。

阮籍很清楚司马昭的用意,他根本就不想结这门亲,但又不能得罪司马昭,于是,他就拿出了绝招——“醉酒”。 当权者对名士的穷追不舍,让人不合污易,不同流却难。阮籍则巧妙地即在方内,又在方外,张狂处世,谨慎做人。

他开始每天拼命地喝酒,每天都是酩酊大罪,不醒人事,一连60天,天天如此,那个奉命前来提亲的人根本就没法向他开口,最后,只好回禀司马昭,司马昭无可奈何地说:“唉,算了,这个醉鬼,由他去吧!”

材料适用:智慧 机警 张狂处事,谨慎做人 (司马昭角度)贪慕权势,以自我为中心

其五:口哨传情

阮籍嗜烈酒、善弹琴,喝酒弹琴往往复长啸,即吹口哨。

据《世说新语. 栖逸》记载:阮籍吹的口哨可以传几百步远。一次,阮籍去拜访苏门山中的一位真人,他对着真人谈天说地,激扬文字,可真人却似听而不闻,一声不响,连眼珠子都不动一下。“一巧胜百力”

阮籍无奈,就干脆对着真人吹起了口哨,这下真人开了尊口:“请再来一次。”阮籍再次长啸,然后就下山了。

到了半山腰,山谷中忽然回荡起优美的啸声,阮籍抬头望去,原来是真人在长啸不矣,幽妙和谐。受到真人啸声的感染,阮籍写出了著名的《大人先生传》。

继阮籍后,吹口哨便在士族青年中流行起来。

材料适用:灵活变通 善于观察 敢于尝试

3阮籍话语荟萃:

㈠孝心: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

㈡君立而虐兴,臣设而贼生,坐制礼法,束缚下民。

㈢直率坦荡:举觞白眼望青天。

㈣他在《大人先生传》里有说:“天地解兮六合开,星辰陨兮日月颓,我腾而上将何怀?”意思是天地神仙,都是无意义。(一切都不要,所以他觉得世上的道理不必争,神仙也不足信,既然一切都是虚无,所以他便沉湎于酒了。)

4评价

     阮籍找不到出路,就大哭;刘伶找不到出路,就喝酒!看,他提着一壶酒,身后跟着一个人,拿着铁锨。他扭头对那人说:“死便埋我!”于是,他拼命地喝着酒,走出了洛阳城。

     司马昭:天下最谨慎的人要算阮籍了,和他谈话,听到的一定都是些深远的哲理,他绝口不提时事,更不论人是非。

     鲁迅:(竹林名士中)嵇阮二人的脾气都很大;阮籍老年时改得很好,嵇康就始终都是极坏的。

阮年青时,对于访他的人有加以青眼和白眼的分别。白眼大概是全然看不见眸子的,恐怕要练习很久才能够。青眼我会装,白眼我却装不好。

后来阮籍竟做到“口不臧否人物”的地步,嵇康却全不改变。结果阮得终其天年,而嵇竟丧于司马氏之手,与孔融何晏等一样,遭了不幸的杀害。这大概是因为吃药和吃酒之分的缘故:吃药可以成仙,仙是可以骄视俗人的;饮酒不会成仙,所以敷衍了事。

相似人物:嵇康 王安石 廉颇

相对人物:司马昭 卫律

5.竹林七贤间交游

《世说新语•任诞》:“陈留阮籍樵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喻指文人放荡不羁,或指独立于世俗之外,或喻朋友的交情深厚。后有典故“竹林笑傲”。

有趣的是,嵇康临刑前,对儿女最放心的安排是,叫他们投靠山涛(山巨源)。而在嵇康死后,山涛一直悉心照料并抚养着他的儿女。演绎出一段“君子和而不同”的佳话。

在稽康受刑而死的时候,王戎二十九岁,则王戎九岁的时候便认识稽康,同时还交往甚密。王戎之认识阮籍是在十五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王浑,官任上书郎与阮籍是同事并有亲交。王戎也跟著父亲住在尚书郎的官舍中,阮籍每一次来拜访王浑,谈不到几句话,就转到王戎的房间,这对忘年之交,一谈就是大半天。阮籍这样对王浑说:“浚冲清俊绝伦,不是你比得上的。与阿戎说话,比与你说话来的有趣多了。”虽然这样,但王戎毕竟在气质上,抱负上与阮籍、稽康有很大的不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