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佾》阅读训练
(2011-01-17 08:49:08)
标签:
教育 |
分类: 经典阅读 |
《论语·八佾》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3·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3·6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3·7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3·15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陬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认为,季氏用六十四人在自己庭院中奏乐舞蹈,他连这样的事情都忍于做,还有什么不有做呢?
B.季氏要去泰山旅游,孔子批评冉有没有加以阻止。
C. 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以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
D. 孔子来到祭祀周公的太庙里却每件事都要问别人。所以有人就对他是否懂礼表示怀疑。
(2) 你如何看待孔子的“君子之争”?
(1)B(旅,不是旅游,而是祭祀山川)
(2)孔子的“君子之争”,强调谦逊礼让而鄙视无礼的、不公正的竞争,这是可取的。但过于强调谦逊礼让,以至于把它与正当的竞争对立起来,就会抵制众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精神,成为社会发展的道德阻力。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3·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3·4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3·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3·22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快乐呢?”
B.孔子认为,礼节仪式只是表达“礼”的一种形式。其根本不在形式而在内心。
C.孔子说:“商(子夏),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
D.孔子曾对管仲有数处评价,在这里,孔子对管仲进行批评,因为他违反儒家所倡导的“节俭”和“礼制”。
(2)子夏从孔子所讲的“绘事后素”中领悟到什么道理?得到孔子怎样的评价?
(1)
(2)
(就伦理学来说,这里的礼指对行为起约束作用的外在形式——礼节;素指行礼的内心情操。孔子认为,外表的礼节仪式同内心的情操应是统一的,如同绘画一样,质地不洁白,不会画出丰富多彩的图案。)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3·6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女弗能救与”的意思是“你不能拯救他吗”。
B.孔子对季氏祭祀泰山是不满的。
C.从季氏祭泰山可看出当时社会礼乐崩坏的现实。
D.“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的意思是“哎呀!难道说泰山之神不如林放,竞会接受季氏越礼的祭祀吗”。
(2)结合上面语段,分析下面选段体现孔子的态度。
3·2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1)A(“女弗能救与”的意思是“你不能阻止这件事吗”)
(2)孔子对越礼行为非常不满,孔子认为天子有天子之礼,诸侯有诸侯之礼,各守各的礼,才可以使天下安定。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3·7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在这里强调的是:君子不要在大事小事上都与别人争,不要斤斤计较。
B.孔子在这里强调的是君子要争的是学问道德等,而且这种争还应该谦逊礼让、彬彬有礼。
C.孔子在此以射箭比赛为例来说明。
D.孔子认为即使是射箭比赛也先是互相作揖、致敬然后升堂,比赛完后走下堂敬酒,这样的争夺,也还是君子之争。
(2)结合上面语段,你认为这两段都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3·16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1)A(孔子在这里强调的是君子不要在小事上与别人争不要斤斤计较)
(2)这两段孔子都通过射箭,讲述对待礼的态度问题。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3.22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①,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②,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貌?
(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管仲是既不节俭,又不知礼,对管仲持批评的态度。
B.孔子认为管仲虽不节俭,但还是知礼的,对管仲持宽容态度。
C.孔子认为管仲既不节俭,又不知礼,违反了儒家倡导的“节俭”和“礼制”精神,因此,管仲还不是一个真君子。
D.从语段可以看出,孔子是很重视礼的,对人物的评价也是实事求是的。
(2)结合上面的选段,分析下面选段,请简述孔子对不合“礼”行为的态度及主张。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论语,八佾第三》)
答:
(1)B(本题考查的其实是对孔子关于“仁”的思想的理解。B项“对管仲持宽容态度”有误,孔子向来很重视“礼”。对管仲居功自傲,不遵礼制的做法是批评的。”当然,在其他篇章里,孔子对管仲也有肯定的评价
(2)孔子学说是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的完整的思想体系。孔子主张维护礼居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对大夫僭用国君之礼这种违制失礼的行为表现出极大的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