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方言词典》中收有“变狗”一词,意思是“(小孩)生病”。如“孩子又变狗了”。
从网上检索的资料看,宁夏永宁也有“变狗”一词,解释为“对小儿生病的婉语”,如“娃娃这两天变狗呢”。阮桂君在《方言与中国文化》中介绍,四川彭州“小孩生病则说‘变狗(狗)、装狗(狗)’,那是因为该方言中有‘鸡犬叫,鬼邪逃’之说,故称小孩生病为‘变狗(狗)、装狗(狗)’,有利于小孩痊愈”。此外,陕西西安、吴堡、白河,甘肃平凉、庆阳,四川南充、安康等地也用“变狗”来表达“(孩子)生病”的意思。
这与孝义的情况有所不同,孝义人看到小孩子将中指缠在食指上时,往往会说:“快不敢变狗狗啦,再变狗狗就不好哩。”“说咾不让你变狗狗啦,怎的还要变狗狗哩,打你!”“你忘记上次不好难受啦?再变狗狗就又不好哩。”“俺儿不敢变狗狗,变狗狗生灾哩。”“变狗狗”在孝义话中读bie(四声)gou(三声)gou(轻声)。孝义人认为小孩子两指缠在一起是生病的先兆,为防止小孩子生病,必然要阻止小孩子再“变狗狗”。孝义话中的“变狗狗”不是“(孩子)生病”的意思,而是“中指缠绕食指”的动作。
我猜,当中指缠绕食指时,两个指头就像狗的两个竖立的耳朵,人们于是将其称为“变狗狗”。至于为什么“变狗狗”会招病,是生病的先兆,我就不懂啦。或许“变狗狗”触碰了什么忌讳,大人们不愿孩子“变狗狗”,又不好明说,于是拿“不好(生病)”来说事,也是可能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