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见天长地久

(2007-08-05 22:57:56)
标签:

影评/乐评

唱片

音乐

周启生

香港流行曲

我们的八十年代

分类: 雨无伦次

http://blog.2home.com.cn/blog_admin/wb/UploadFile/200681210264640.jpg
·再见天长地久

 

     听《天长地久》这首歌,已经十五年了。
   初识周启生时,是因为他给陈百强写了一首《孤雁》,给《偏偏喜欢你》编了曲。于是就想,这样有才气的一个人,该有着怎样清癯的面貌啊?后来就见到他的精选集,黑色的封面,罅缝中露出周启生不甚清楚的脸——那张精选集叫做《天长地久》。

   其实,那时喜欢的周启生,是做前卫音乐的周启生,是给香港乐坛留下弥足珍贵的电子乐的音乐人,是像极平克·弗洛伊德的创作者,是敢于将《Model》这种先锋电子乐推介给我们的先行者……总之,这些倒与《天长地久》无关——那是一首平平的,诉说分离,悲哀,与心痛的情歌。

  也许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初初听歌的时候,注重的只得旋律和音乐的流派;直到有一天,当你真正注意到歌词,当你终于有了某种情绪,而这种情绪只会在听到那首歌时才会发生,于是就有了某种感触,歌立时成了心头好——这时,你方算得开始懂得听歌了。

  有一年的九月,偶然间上到一个BBS,找到朋友的帐号,点击她的个人说明档——忽而,如遭雷击,因为在黑黑的屏幕上,是完整的《天长地久》的歌词——怎会这样?这样的一首歌?我把它弃在了哪个角落?立马下了线,飞车前往唱片店,眼光焦急的扫过一排又一排,终于,在一个高高的偏僻角落寻到了那熟悉的黑色壳,小心吹去上面的灰尘——时隔多年,仍很清晰的记得那一刻强烈难忍的上瘾的感觉,从那一瞬间起,我知道它独占了往后我关于周启生的所有记忆。
  
  然后,就爱上了这首歌。
  
  “孤单的手紧抱着你的腰,像昨日正相爱的时候……”周启生略带沙哑的嗓音,在这首歌里纯净脆弱得让人心疼。以致后来每当有人怀疑周启生的唱功时,总是分外遗憾——为什么大部分人不可以花小小的时间认真去听听周启生?
  
   天__长__地__久,是几千年来最坚不可摧的誓言,而周启生却将它唱成一首离别的歌。
  
  “若果真心不可接受,或者,不方便拥有,为何,又等今天最后,趁早一点分手……”一个“若果”后面接着一个“或者”,还有那个似带着一丝抱怨的“趁早”——几个平白浅显的词语,就道尽了不可回转的情之流逝,以及随之而来的落寞。再没有人比周启生表达得更真切,如果深爱一个人却不得终老,如果分离必不可免,如果悲哀与落寞会得霸占你的今生来世,那么,将这种心灵剧痛用最温和方式表达出来——就是《天长地久》。
  
  记得读低年级的时候,每年的六月看着高年级的同学走。闷热的夏夜里,总能听到谁在窗外低语,谁又在高声说再见,谁在小酒馆里痛哭,谁又在遮阳大伞下静静地写着留言——在那个月份里,校园的广播站老是突然就放起周启生的《天长地久》——让人猝不及防,一阵阵悸动水纹般散开去,惹得不相干的我们也会沾染了怅惘。
  其实,世间并没有什么事是真的不相干。终于,轮到我来说再见。在那个地方,承载了我十年的心情,不管我喜欢也好,厌恶也罢,它都深深烙印在了我的身上,我将如带着刺青一般的带着它,一生都会从这一道折痕起飞。
  
  都到了要说再见的时候。“曾经拥有,不要泪流”——带走一段闪亮的年华,一份厚重的记忆。迎着风的去向干了杯,用最温和的方式离开,似足那首旧时的笙歌——《天长地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