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者]
·找人帮“忙” 阿里巴巴年内扩军三千
[S·H·E]报道:互联网最后的竞争不在于科技的创新,而在于商业模式的创新——这在人才市场的晴雨表上,也得到了印证。当包括网易、盛大等所谓网游巨头在内的“互联网同仁”们忙着“瘦身”过年,纷纷掣起裁员大刀的时候,刚刚荣膺2007中国杰出雇主的阿里巴巴集团声称年内扩军近三千人。
日前,记者了解到,在旗下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雅虎中国和阿里软件版图初定,一举完成了诚信体系、市场、支付、搜索和软件五大发展方向“达摩五指”布局后,开始擂起了扩军备战的密锣紧鼓,在农历新年前,率先在北京、天津、重庆与西安举办的大型人才招聘会上高调亮帜,以期应者云集,为在高速成长期里的辐射与扩张,储备起“最大的财富”。
急先锋 “百里挑一”
“始终找不到人!”刚从高层会议散会,旋即投入本报记者专访的阿里巴巴人力资源副总裁邓康明(如图)表示。百忙抽身的邓康明习惯性地点起一支烟,狠吸了一口,然后望着烟圈说:“年内将招募2700人左右,其中大部分是业务人员,还有就是技术工程师”。按照阿里巴巴“百里挑一”的招聘传统,这位中国最大互联网公司的CHO,年内将要完成近30万人的遴选,方可不辱使命。
在此前16年的外企HR生涯里,无论在西安杨森,还是在强生,或者在微软,邓康明说:“从来没有觉得如此富有挑战性”。而找不到人的原因,邓康明解释说,一是业务增长太快,二是大家对阿里巴巴的认知。
记者了解到,仅是阿里巴巴平台上,当前的注册会员已达1800万。2006年通过这个平台完成的外贸交易额一举突破200亿美元。而统计数据显示,到2010年,中国商业交易中40%的交易额将通过电子商务来实现。阿里巴巴无疑将是网络经济形势下的新生产关系图的主创者。邓康明说:“阿里巴巴整个平台有很大的扩张前景”。业务的迅速增长与一路上升的发展态势,服务于2000多万中小企业的业务“急先锋”更显短板效应,因此,实在需要找人帮“忙”。更何况“人力资源成本的增长远低于当前利润的增长”。
邓康明表示,随着中国与全球经济联系的加速,宽带接入的普及,加之互联网不可逆转的潮流,阿里巴巴的品牌与口碑已越来越好。特别是并购雅虎中国后,其在人才市场上的号召力与传统业界巨头的差距已进一步缩小。更可喜的是,吸引人才加盟阿里巴巴的主要因素,已从最初马云的个人影响力,转移到团队的影响力上来。
生力军 “添砖加瓦”
这是怎样的一个团队?尽管广开大门纳士,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念好“芝麻开门”,可以叩开阿里巴巴大门的。邓康明表示,阿里巴巴在企业文化建设上,毫无疑问已走在了同行的前列。目前5000多号员工,全都认可阿里巴巴的价值观标准——“六脉神剑”——客户第一、团队合作、拥抱变化、诚信、激情和敬业。阿里巴巴还将这六大价值观,变成三十种行为方式,每个月对这些行为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跟工资、奖金和晋升挂钩。选人也是一样,你再有经验,能力再强,如果在价值观层面上与公司不符,就不太可能进来,或进来后很难有进一步的发展。
尽管外界有传阿里巴巴喜欢给新人“洗脑”的说法,但邓康明表示,一个成长型的企业,处于一个新兴的行业里,思想的统一性与文化的统一性是必须的。事实上,思想的统一跟创新并不矛盾。为此,阿里巴巴每年都会斥资上千万元,用于公司内部的培训,并帮助每个人单独制订合适的发展和培训计划。
邓康明说:“从来没有一名CEO(马云)人力资源管理这么重视”。“互联网企业最重要的就是人,以及人与人的互动中产生的文化”,所以,他强调说,对于阿里巴巴建立起来的企业文化价值观,“每一个进来的人应该是添砖加瓦,而不是稀释。”
有意思的是,记者看到阿里巴巴员工的手机上,会定期收到来自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的福利提示短信息。对此,邓康明介绍说,这是阿里巴巴有别于大多数企业的福利制度。每年花费几百万元外包给更专业的服务机构,专门打理员工的“后顾之忧”,不仅严格执行国家政策规定的“五金”,同时还在员工的医疗上更有保障,除员工自身的医疗费用可以百分百的报销外,配偶子女也可享受百分之五十的费用报销等,这是保持阿里巴巴战斗力的重要后援。
马云曾提出阿里巴巴要有“蓝蓝的天”:决策透明;“踏实的大地”:每一个决策从法律和道德上是安全的;“流动的大海”:可以跨区域、跨部门流动;“绿色的森林”:这是一个给你很多创意和快乐的地方。因此,在实践中,它要寻找很多相同价值观的人,找那些味道差不多的人,找那些开心的人。邓康明说:“人人都是在一个开心的,分享的环境里工作”,为同一个使命而来,为同一个使命而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