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主要产玉国家,在开发利用天然宝石资源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尤其是以玉石雕刻作为主要内容的“玉文化”最为久远,技艺精湛,闻名中外,是“东方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伟大中国则被誉为“世界玉雕之乡”。“玉”指的是自然界的美石,或温润而有色泽的美石。玉石简单地说,就是自然界可以用来生产玉石或制作其它玉制品的岩石或石头。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则阐述的明确:“玉,石之美,有五德。”所谓五德乃是指坚韧的质地,晶莹的色泽,绚丽的色彩,致密透明的纹理组织,抒扬致远的声音。认为凡具这五种特点的美石均认为是玉。以后,“碧玉无暇”,有被人们引为廉洁奉公、一身正气的高尚道德的象征。故玉便被制作成礼器和饰物为人们所喜爱而广泛流传。自然界中有二百多种美石,中国最著名的产玉地是新疆和田。和田玉色泽艳丽,品质最优,蕴量最富。中国历史皇帝酷爱以和田玉碾器,故价格昂贵,是中国古代玉器原料的重要来源。除和田外,甘肃的酒泉玉,陕西的蓝田玉,河南的独山玉和密县玉,辽宁的岫岩玉等是中国制作玉器的常用原料。
我国古代的玉器绝大部分为硅钙纤维晶体的闪光石,亦称软玉。另外,还有硅酸钠、硅酸铝为主的辉石类矿物,又称为硬玉。除较软质的大理石、寿山石、滑石、砚石、青田石,鸡血石和黄田石被用制印的章料和石雕等之外,大部分的美玉均为玉雕行业所选用。
击石制器,猎兽射禽,是人类在原始社会时期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以求生存的主要途径。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以一种原始的朴素的好奇心,逐渐对那些色泽艳丽、质坚块大的石料产生了好感,并将其进一步加工成工具、兵器和装饰物,这就是考古学上称之为“石器时代”的原因。我国人民使用玉石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我们的祖先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使用石材做石刀、石斧等生产工具,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玉刀等兵器和玉钺,同时又出现了经过简单加工的玉琮、玉璧等礼器,也就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工艺品。至青铜时代才有真正的玉器工艺,以后玉器更广泛应用,长盛不衰。
古玉器多出土于古遗址和墓葬中。古代遗址和墓葬中出土的玉器,长期受土壤中的酸碱侵蚀,表面往往凹凸不平或生成许多斑痕,尤其是出于低洼地或河滩盐碱地的玉器就极易受酸碱的腐蚀。比如含碳酸盐的孔雀石、含磷酸盐的松石,含氟化物的萤石等等。又如玛瑙、松石,其自身有微小的孔度和吸附水性,埋在地下极易被埋藏环境中污物的颜色浸染,致使改变玉质原来色泽,有些玉器内部已经疏松,出土后就会毁掉,必须加以清洗、修复和养护。有些珍贵的器物要复制后才能陈列。
玉器的清洁与修复
出土的玉器,首先要清洁表面污物。大多数玉器,出土后表面土锈很易清除。可用蒸馏水,乙醇,用牙刷或软刷子轻轻刷洗。带油的玉器可用丙酮或稀料去污,使用棕刷轻轻洗。缝隙中的土垢可用竹签清除。有时一些出土的玉器已全无光泽物质感并被污染白色矿物,甚至改变了玉料质地的状况,则用中性的软皂水或5~10%氢氧化铵水溶液清洗,在用水冲刷掉余液。对于较难去除的污物,可用稀释的盐酸、甲酸、醋酸水溶液来刷洗。也可采用局部熨烫法,让锈壳脱水或涨缩而剥离,又可以用超声波清洗机来清洁。
玉雕艺术品、出土破碎、残损器物的粘接,常用GJ301快干胶、502胶、三甲树脂、热熔胶、聚醋酸乙烯脂、聚甲基丙烯酸类材料。丙酮稀释粘接。在粘接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为了使玉器断面接口的严密,可用绳捆绑以达到固定,粘接时流挂的胶夜应及时用棉签蘸丙酮溶液擦除干净。
已残缺的玉器,先用石膏按原物雕出同样的纹饰,试安装到缺块处,认为合适后,便可用硅胶或石膏翻模,然后取出石膏雕型。配树脂胶,并按玉器色彩调液入模子内,待树脂固化后将模除去,接着修玉器粘接缝和补缺面,直至与原物衔接自然。再给补缺面作旧。
常用修补玉器残缺的材料有丙酮,乙酸戌脂混合,l0%硝基纤维素,拌300目白沙粉,颜料调成油质膏;又可采用丙酮、聚醋酸乙烯脂乳液加化石粉及无定形二氧化硅、颜色调成膏状来修补;最好使用医院牙科材料(补牙树脂),加入颜料进行修补,其效果更佳。
玉器的复制
为了陈列展出,需要复制品代替原件,这有利用于藏品的保护,特别是那些濒临毁坏的文物。可以将复制品流传于后世,同时复制品又可以用于文化交流,参观留念出售,或私人收藏家捐献藏品给博物馆,然后博物馆又将捐赠件的复制品回赠予捐赠者留念等诸多复制原因。因此,文物的复制是博物馆的一项相当重要的工作。现代复制古玉方法由复制用途而定,如为销售,获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收入,那么就要用各种玉料精心细雕,然后给予作旧。但如果用以陈列或其他,则不必用玉石雕制,而采用造牙粉或有机合成的复制方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工业产品的不断更新。目前,高分子合成材料也逐渐地进入文物保护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国内外科技人员根据玉石的形成条件、矿物结构、化学成分及物化性质,采用人工合成方法进入仿造。人工合成的条件要求很高,需要高温设备,而且成本高昂,一般不宜采用。而有机合成方法仿造古玉,是以高分子树脂(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或不饱和聚脂树脂)、填料(玛瑙粉、莹石粉、石英粉、化石粉、大理石粉或氯氧化锅粉)、添加剂和颜料(丙烯颜料或意大利进口油画颜料)合成制作。其优点是在常温和常压的条件下便可制作,既方便简单。又可节省经费。
我们曾用医院的牙口科造牙粉复制玉器。复制的效果就象真品一样。主要是利用造牙粉的特性,调塑成型后硬而不脆,并能充分显出玉器的纹饰和器物的形状,甚至连玉器的棱、角、边都很清晰地表现出来,而且有明显的光泽和质感。特别复制小件精细的玉器更为理想。采用造牙粉材料复制的操作是:首先用模型专用石膏或硅橡胶翻模,翻模时要留余料槽,主要为填料时,将模具合压后,能将多余的填料排出,以防填料膨胀变形。特殊器形还需翻内模,在填料前,模具要涂上隔离剂(配套专用的淡红色液体)后将牙粉倒人杯子里,用玻璃吸管将牙托水点滴渗透方法调试,以渗透造牙粉表面为度,即用牙科铲刀搅拌均匀,大概2~3分钟,搅拌时可加入少量的清水,以延缓其固化时间,便于我们操作。如果复制需要一定的重量,那么在调填料时可加入金属块,一般加入铅块,它质软可随意造型,亦可加入金属粉,但加入的金属物要隐蔽,不能露出器面,同时加入位置要准确,以免造成复制品质量不平衡。造牙粉(填料)的调和掌握在不粘手为准,然后将填料灌入模具中,把多余的填料挤到余料槽里,用绳子捆紧模型,于模具表面涂擦牙托水后,置于冷水中待固化。固化后的玉器胚胎经修整后,便可着色作旧。如原件属于一种颜色,在调制填料时,便可将调好的油画颜料加入造牙粉填料中,发热后开模整形,方可取得与原件色彩相同的效果。但如果复制多色的玉器或器物表面颜色错综复杂,则要认真仔细地分析玉器的准确色调,摸清分层的层次疏密,颜色的浓度程度。用意大利进口油画颜料调出相应色彩,然后以弹、拨、涂、抹或摹画、仿绘,有时用棉花球蘸色点涂于复制的玉器上,接着便可以进行抛光处理,采用布轮抛光,抛光过程中当加入少量的抛光膏,复制玉器一经抛光处理后,器身光泽明亮,质感更突出,从复制品表面看基本与原物相同,几乎达到乱真的效果。
南京博物院曾试验采用合成工艺复制玉器,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根据国内外有关人造玉石资料及天然玉石的物理化学性质,经过反复对比和实验,最后确定以XN304、305系列聚脂树脂系人工合成大理石、花岗岩、玉石、玛瑙、装饰板的专用树脂。这个系列树脂具有机械强度高、粘结性好、阻燃、防水、抗老化、抗污染、耐寒热、流动性好以及光泽度好等优良物化性能。
他们还根据填料的折射率与树脂的折射率愈相近,且填料与树脂的湿润性愈好,则透光率愈高,制品愈富于光学的透明性的原理。先后对十多种不同的填料进行试用。最终选用三水铝石作为填料。三水铝石折射率和XN304、305系列聚脂树脂的折射率很相近,因而获得满意的效果。翻模具的材料选用复印流动性能好、硫化周期短的室温硫化硅橡胶。复制的基本流程为:制模具→调配树脂→加填充料、添加剂及颜料→灌注模→抽真空或振动→置室温下固化→脱模修整→抛光→成品。这种制作工艺具有随意加工的特点,不仅可做文物复制品,也可制作工艺美术品、旅游纪念品和首饰等玉器制品。采用以上材料和制作工艺复制的玉器不仅具有天然玉石的物化性能,而且还克服了天然玉石所存在的脆性、解理、绵纹、易于破碎等缺陷。
玉器的保养
有以下要点:
1、避免与硬物碰撞。玉器碰撞后很容易破裂,有时肉眼虽然看不出来裂纹,但玉器表层内的分子结构已受损坏,产生了暗裂纹,天长日久就会显露出来,大大损害其完美性和收藏价值。
2、尽可能避免沾染灰尘油污。玉器表面若有灰尘,宜用软毛刷清洁;若有污垢或油渍等附着于玉面,可用温淡的肥皂水刷洗,再用清水洗净。切忌使用化学除油剂。对于严重污染的旧玉可到生产、清洁玉器的专业公司用专业的超声波球心保养。
3、玉器不展出时要放妥,最好放人囊匣内,以免碰伤。
4、避免与香水、肥皂或汗液接触。因为玉器接触太多的汗液后,即会受到浸蚀,使外层受伤,影响本来鲜艳度。翡翠、羊脂白玉,更忌汗和油脂,收藏时要用柔软的布擦净。
5、避免阳光长期直射。玉器阳光暴晒遇热膨胀,分子体积增大,会影响玉质。尤其是水晶、玛瑙等受到高热会发生爆裂,因此更忌接近热源。
6、过于干燥的环境容易使水分蒸发,从而损害玉的品质。玉质要靠一定的湿度来维持。尤其是水胆玛瑙、水晶之类的玉器。
7、古玉怕冰。经常接触冰,土门受损,玉理黯然不能显出色沁。
8、玉忌腥,和有腥味的物体接触,咸味、腥味都容易伤害玉质。
9、有些保管玉器的人,喜欢用面油、发油等摩擦,以为这样便可以使古玉油润。其实,这些油脂阻碍古玉透精光,变成一种“封闭”,而不能使之温润。因此用这种方法保养玉器,是不可取的,应隔段时间把粘有油垢的玉器用热水清洗,采取退油保养法,使玉器能真正温润。
10、玉器忌污秽。满手污秽会使古玉的土门闭塞。
玉器分为硬玉、软玉并按色彩之不同分为白、清碧、黄、墨玉等,其中羊脂玉最为名贵。玉器温润纯厚,我国古人常佩玉于身,传说可辟邪,也以之比喻值得馨。玉的养护被古人誉为盘功,古人认为古玉如不施盘功,则其色隐而不新,玉之性还复,形同顽石。前人盘玉之法分为急盘、缓盘、意盘三种。急盘是将玉佩戴于身上,数月后其质取旧布擦,稍后可以用新布擦拭。布要用白色。时久玉身上的灰土浊气自然退去,色愈敛而艳,玉可复原为本色。缓盘是将玉佩于腰中,借人气养,二、三年后可复原。再佩戴数年后,色即鲜明,佩至十余年后玉还本色。意盘则是将玉常持于手内,日常珍视把玩,时时以手摩挲,常思玉之美德。养性情,人手气时时养,心灵相通,古玉自能逐渐复本来面目。意盘讲究的是面壁涵养之功,功夫日久,古玉脱胎净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