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馆藏:故宫博物院之新展(商周)玉器赏析

(2013-01-07 19:26:59)
标签:

玉器

收藏

古玩

文化

杂谈

分类: 玉器琢磨

http://s7/mw690/53e74541td29ee01206b6&690

▲玉鸟形佩 

   高9cm,宽4cm,厚0.6cm。玉为青色,通体红色沁。器呈片状,两面稍凸。主要采用双勾阴线技法雕琢,两面纹饰相同。此玉鸟头顶高冠,额下有五个出戟,勾嘴,双目“臣”字形。冠的两侧各阴刻一铭文,似为“牧”、“侯”两字。玉鸟始见于新石器时代,商代较为流行并一直延续至清。高冠是殷商时期玉鸟常见的装饰风格。但刻有文字的商代高冠玉鸟,无论在出土器还是传世品中,这是迄今所知唯一的一件,极其珍贵。——撰稿:赵桂玲 2012年8月

http://s7/mw690/53e74541td29eeaa01886&690

▲玉兽面纹戚 

   长15cm,宽14.7cm,孔径6.3cm。原为青玉质,已受沁为黄褐色。玉戚中穿大圆孔,刃部为七个连弧。两侧各有两组凸齿。兽面纹“臣”字眼,卷云形长眉,卷耳,两眼之间有一方菱形。两面纹饰相同。戚是一种兵器,商周时期青铜戚较多。玉戚为商代礼仪用器,非实用品,主要为兵权的象征。——撰稿:徐琳 2012年8月

http://s14/mw690/53e74541td29eeb5335fd&690

▲玉人首 

   高6.3cm,最宽2.6cm,最厚0.8cm。青玉质,表面有白色水沁。横截面略呈三角形,高浮雕一人首形象。人梭形眼,出梢,粗眉,大嘴,厚唇,大耳,长颈,头戴冠,冠上饰以阴刻线纹。此器反面光素平滑,下部有一榫状物,榫上还残留有半个孔的遗痕,可能原插嵌绑缚于某种器物上。——撰稿:徐琳 2012年8月

http://s5/mw690/53e74541td29eebf85384&690

▲玉人首 

     高4.3cm,宽3.4cm,厚1cm。青绿色玉,局部有白色沁。大致呈片状,正面凸鼓,背面稍内凹。玉人首主要采用阴刻等方法雕琢。双目为“臣”字形,阔鼻,大嘴,头发用纵向细阴线装饰。虽刀法简洁,但五官非常清晰。两眼中间有一通孔,可供穿系或他用。玉人首一般分正面像和侧面像两种,工艺上有圆雕和浮雕之分。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殷商时期也较为流行。——撰稿:赵桂玲 2012年8月

http://s6/mw690/53e74541td29eed25cad5&690

▲玉箭簇 

   长5.8cm,最宽3.1、最厚0.3cm。原可能为青玉质,后受沁,呈淡鸡骨白色。器中间起脊,脊两侧至边缘磨出弧形,尖部磨刃尖。底部中间有一插柱,用于连接箭杆,但没有使用痕迹,应为石簇的礼器化,为礼仪兵器。——撰稿:徐琳 2012年8月

http://s8/mw690/53e74541td29eedfce0c7&690

▲青玉弓弭 商

   长8.5cm,宽1.7cm,厚0.8cm。青玉质,器身有朱砂痕。器身上端以双阴线雕琢一卷尾龙,卷尾处有一钻孔。龙椭圆眼,蘑菇角,卷鼻,二爪,背上饰卷云形纹。器身中部有一半月形凹槽,下端收为尖刃状。此器为古代弓箭两端安装的弓弭。河南安阳殷墟小屯C区20号墓车马坑中出土的两张驰弓上,曾分别装有玉质弓弭和铜质弓弭,其玉弓弭的造型纹饰与此类似。另外弓弭还有骨质及木质等,而玉质等级最高。——撰稿:徐琳 2012年8月

 

http://s5/mw690/53e74541td29ef394e474&690

▲玉矛头 

    长12.8cm,宽4.1cm,厚0.4cm。玉已受沁为灰色。靠近底端部有一孔。整器呈扁平片状,肩部不甚规整。矛中间起脊,两侧均有刃,刃部锋利。玉矛为石矛的礼器化,非实用兵器,而是一种礼仪兵器。——撰稿:徐琳 2012年8月


http://s3/mw690/53e74541td29ef422cd42&690

▲青玉鱼形刀 

     长7cm,宽0.9cm,厚0.3cm。青玉质,玉中有黑斑,已受沁为褐绿色。整器为鱼形,半弧形,鱼眼为阴刻,鱼嘴以对钻小孔表示,上唇上翘。鱼头与身以弧线分界,鱼身上用斜阴线刻出鳞纹,尾部呈刃状,类似刻刀。——撰稿:徐琳 2012年8月

 
http://s14/mw690/53e74541t7b764bb3089d&690

▲玉嵌松石铜柄戈 

    器通长24.7cm,玉最宽5.2cm,柄厚0.5cm。青玉质,已受沁为鸡骨白,玉戈表面还残留有织物包裹的痕迹。戈上端阴刻一条直线,并有一孔,刃部锋利,戈身柄部有榫,嵌入铜柄内。铜柄锈,有大小各一孔。柄身嵌绿松石片,围绕构成龙纹,龙眼凸出,身体卷曲,两爪。玉戈为商周时期重要的礼仪用兵器,多用于重大的祭典或军礼场合,是一种权力的象征。商周时期常有将玉戈与铜镶嵌在一起的做法,显示其当时高超的金玉镶嵌技术。——撰稿:徐琳 2012年8月


http://s8/mw690/53e74541t7b764bd94547&690

▲碧玉祖形器  新石器时代—商

    长11.9cm,最宽6.4cm,厚3.7cm。碧玉质,玉中有黑点,表面有灰褐色沁。器形呈男性生殖器状。可能是上古时期作为生殖崇拜的一种象征物。——撰稿:徐琳 2012年8月

http://s8/mw690/53e74541td29ef7118077&690

▲玉高冠鸟柄形器 

    高13.2cm,宽3.5cm,厚1.4cm。青玉质,玉中有黑点。整器为一鸟形,圆眼,勾喙,身上以双阴起阳线的手法雕琢鸟羽纹,皮褶纹。鸟头上戴一高冠,三节,两侧出脊,鸟腿下方有两个尖榫,应是插嵌于某物上,做器物之柄。商代柄形器出土较多,但因考古出土时所插之物已朽烂,故不知为何物之柄。多数柄形器造型简单,似这般复杂精致的鸟形十分少见。——撰稿:徐琳 2012年8月


http://s4/mw690/53e74541td29ef7c3de63&690

▲玉凸唇环 

   径10.4cm,厚2cm。青绿色玉,局部有紫色斑,器体较薄,透明度较低。通体光素无纹。圆形中间为一大孔,两面孔边沿处各起一圈环形凸唇。这种凸唇环在商代较为流行。玉料主要选用青玉或白玉,器形大小不一,简洁规矩,打磨精细,有的还阴刻细线装饰纹。考古研究证明它可能为手臂上的饰物,故也可称其为玉镯。凸唇在佩戴时可起到稳固作用,同时又有一定的装饰效果。——撰稿:赵桂玲 2012年8月

http://s14/mw690/53e74541td29ef89cb49d&690

▲玉兽面纹戈 

    长11cm,最宽2.1cm,厚0.5cm。青玉质,表面有白色水沁。器身雕龙凤纹,柄端为一凤鸟,大勾喙,椭圆眼。戈身上端浮雕一龙首纹,以双阴起阳线琢出龙之“臣”字眼,蘑菇形角,大耳。戈身中间起脊,两面斜磨出刃,收尖。此戈造型小巧精致,类似于解结所用的玉觿觿。龙首上端还有一孔,可佩挂,可见其已非礼仪兵器的象征,而成为人身的佩饰物了。——撰稿:徐琳 2012年8月

http://s1/mw690/53e74541td29ef96379d0&690

▲玉三牙璧 

    外径15.2cm,内径6.2cm,厚0.6cm。白玉质,玉料外围有大片的糖色,外缘已部分鸡骨白化,并有黄褐色沁斑。器身呈扁平圆形,身上有一道平直的切割痕,中间有孔。璧外出三牙,呈旋转状,每牙之上有四齿。牙璧从新石器时代出现一直延续至两周。对于牙璧的用途,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许多学者认为是《尚书·舜典》里说的“在璇玑玉衡,以齐其政”中的璇玑,为古代的一种观测天象的天文仪器,所以长期以来将其定名为玉璇玑;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古代兵器或机械零件;还有学者倾向于其具有某种礼仪性质,非实用器,是一种神器。——撰稿:徐琳 2012年8月

 

http://s4/mw690/53e74541td2b1496d2ae3&690

▲青玉龙纹璧  西周

    直径16.1cm,孔径5.9cm,厚4cm。青绿色玉质,局部有白色和褐色沁斑。体扁平,玉料边缘有残缺口,呈不规则圆形,但在纹饰设计时巧妙避开。器两面纹饰相同,内外沿有一宽边,内饰阴刻线及大斜刀阴线刻出的两只虎纹。虎呈侧面行走状,眼为“臣”字眼,出较长眼梢,口吐长舌,身饰羽形斑纹,长卷尾。此璧边缘有缺,可能是玉料使然。为此玉工巧妙地安排了两只虎纹,在卷尾处避开缺憾,匠心独运。——撰稿:徐琳 2012年8月

http://s16/mw690/53e74541td2b14d363eaf&690

▲龙纹玉璜  西周

   长1.8cm,宽1.9cm,厚0.5cm。玉为青色,泛淡黄色。器呈半环形片状。主要运用斜坡刀法雕刻,两面纹饰相同。两端不完整似有戟牙。有穿孔,用于系佩。这种龙纹玉璜是西周时期常见的佩饰,多以组佩的形式出现,在我国的陕西、山西、山东等地区多有出土。玉璜表面常雕刻龙、凤等纹饰。——撰稿:赵桂玲 2012年8月


http://s9/mw690/53e74541td2b14e717728&690

▲墨玉磬  西周

   长52.2cm,最宽16.3cm,厚2.1cm。墨玉质,表面有大片的黄绿色及褐色点状沁斑。整器光素,上端一孔,下微弧形,其形制如西周晋侯墓地所出土的石磬。磬是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常成组悬挂于架上,大小不等,按音律高低不同排列,以槌敲击奏乐,称为编磬。编磬多用于演奏重大祭典雅乐,一般以玉或石制作。——撰稿:徐琳 2012年8月

 

(资料源自故宫博物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