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摔倒也要抓把沙!--宝宝挫折教育

(2009-04-25 08:35:53)
标签:

生命树

小宝

第15个月

摔倒

挫折教育

分类: 小宝13-24个月

“挫折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件坏事,关键在于他对待挫折的态度。”

                                                            ---马斯洛 著名心理学家

 

摔倒也要抓把沙!--宝宝挫折教育

会走以后,小宝同学不管去哪都是一路小跑,乐不颠颠儿也有“失足”的时候。

摔倒是每天的必修课,平均不下10次。只要没有磕到头撞疼哪,自个儿会无声无息地骨碌起来。

路人经常看见某个“残忍”的妈妈,拿着卡片机对着摔倒在地的儿子一通狂拍,直到他自己站起来。

小小的挫折,让宝宝更自信更坚强!
摔倒也要抓把沙!--宝宝挫折教育

地上也有好玩的洞洞,我还不想起来了!

摔倒也要抓把沙!--宝宝挫折教育

拍拍身上的灰尘,振作疲惫的精神,也许远方尽是一片坎坷路,也需要孤孤单单走一程…”

配乐,亲们自己哼哼哈摔倒也要抓把沙!--宝宝挫折教育...

摔倒也要抓把沙!--宝宝挫折教育

蹲坐起式

摔倒也要抓把沙!--宝宝挫折教育

飞奔~~~~~

摔倒也要抓把沙!--宝宝挫折教育

耶~~~~~~~~~~~~~~~~

摔倒也要抓把沙!--宝宝挫折教育

啪几!

都摔倒了还乐啊?摔倒也要抓把沙!--宝宝挫折教育

摔倒也要抓把沙!--宝宝挫折教育

正好跑累了,顺便休息一下,欣赏风景!

心态不错么摔倒也要抓把沙!--宝宝挫折教育

摔倒也要抓把沙!--宝宝挫折教育

滚草地里了,一身草屑。无所谓了,先看风景。

摔倒也要抓把沙!--宝宝挫折教育

塞翁失马

能在这样的地方摔倒,也是一种幸福哈摔倒也要抓把沙!--宝宝挫折教育摔倒也要抓把沙!--宝宝挫折教育

“摔倒也要抓把沙!”

(方音俚语:比喻人在困境或失败时,也要积极面对,从中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挫折是藏在痛苦中的宝藏,是上帝使我们成长的最好礼物。---亲爱的婆婆,“半咸淡”解释的对么?摔倒也要抓把沙!--宝宝挫折教育

 

 

---------------------------宝妈育儿小贴士摔倒也要抓把沙!--宝宝挫折教育-----------------------------------

 

如何对婴幼儿进行挫折教育

                                          来源:摇篮网

    有识之士提出,应当从小就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其良好的挫折耐受力,以防长大后种种不幸事件的发生。

    儿童心理学的知识表明,在0到6岁之间,儿童的心理呈现出阶段性的连续变化。每一阶段儿童都会获得突破性的发展,只有抓住这些突出特征才能对症下药,对婴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挫折教育。

    0~1岁无须挫折教育

    儿童的行为多是无意识的,成人的悉心照顾会使他们获得一种安全感,从而使它能够以成人为“安全基地”进行各种对外部世界的探索,这种探索还无所谓成功和失败,所以不会使儿童产生挫折感,也就无须进行挫折教育了。

    1~3岁遇到困难才鼓励

    这一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期,因为出现了许多对其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事件:语言形成、思维萌芽、自我意识的萌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儿童“自我意识的萌芽”,因为一旦儿童开始意识到“我”的存在,就开始“闹独立”,在行动上什么都要“自己来”,而对成人的话很少听从,家长们对此常伤脑筋。这个时候,您必须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自己”遇到困难,然后再进行鼓励。比如,这个阶段孩子的动作能力刚刚发展,尤其是在初期,走路还不够稳,却常要去走一些不平的路以证明自己的能力,摔倒之后就放声大哭,这时你不要去扶他,而应鼓励他“自己站起来”。

    3~6岁寓教于游戏

    儿童之所以喜欢游戏是因为在游戏中儿童可以什么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少了成人的很多约束。而对于成人来说,游戏也正可以作为了解自己孩子心理的绝好工具。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儿童常会把在平时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在游戏中加以发泄,和孩子一起游戏,你常可以找到平时找不到的症结所在,这时你就可以用“角色语言”鼓励她,你会发现这比在平时的劝解更加有效。比如有一个内向的孩子,平时无论干什么都显得很没信心,别人鼓励她却常常是无功而返。她的父母费了很大力气也找不出原因。在一次游戏中,她的妈妈以一个她喜爱的小动物的“角色”和她对话,才发现原来以前有小朋友说她笨。以后,这位妈妈就注意让孩子做一些她胜任的事情,慢慢培养起了这个孩子的自信心。这里有一点提醒你一定要注意:前一阶段的鼓励收效不大,滥用没有实际内容的鼓励反而会事倍功半。

 

其它相关联接:

让孩子吃点苦:挫折教育的55个细节

家庭挫折教育

幼儿挫折教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