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界纪录

(2008-08-18 21:21:38)
标签:

休闲

分类: 瞎扯谈

http://photo1.bababian.com/upload12/20080818/E8F6046DBC5558F5589E65C8870C3FC8_500.jpg

(有媒体报道刘海莉这个细节了么?总之我搜遍网络都没看到,或许是因为她前十都没进?)

 

http://photo1.bababian.com/upload12/20080818/B206172F4ACBF84366A8595B57C58088_500.jpg

(这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本着对奥运事不关己的无谓态度,网络订票又莫名其妙地全部告吹,原以为只能老老实实坐在电视前,闲来看看自家门前举行的体育盛会,耳边却尽是离家不远处场馆传来的喧嚣声,结合关闭声音的电视画面,简直能构成一个临场感十足的5.1声道。只听劈劈啪啪一阵枪响之后,忽而某国国歌奏起,忽而又是一阵欢呼,想必是在举行颁奖仪式,此时心中居然有股孤立感,以及连带着的小小失落,转瞬即逝的——如果在现场多好。

 

幸有一位与家长关系不浅的大人物,给了一沓各种重要或非重要的比赛门票,心中不免侥幸。可僧多粥少,而且时间不理想,于是只能挑重点的看,比如前一晚的百米飞人大战。

 

离比赛开始还有两个小时,鸟巢周边就已人山人海,仅是连接两头的一座天桥,走过就需花费20分钟。其中依旧穿梭着三三两两的黄牛党,以及贩卖着盗版奥运商品的小商贩。安检漫长而繁琐,奇怪为何就自己的队伍排的又长又慢,身后一个肌肉虬结的秃头拳击手,自始至终都是交叉双手于胸口,只是戴着墨镜看不出到底是何表情,真担心他会拿瘦弱幼小的我来出气!美女甚多,从观众到志愿者,离鸟巢越近,遇到容貌姣好姑娘的几率在茫茫人海中,呈几何级上升。色够了,可食却实在不敢恭维,对不起,我不是来鸟巢吃那既难吃又昂贵的盒饭,以及不知是何品牌的泡面的,要知道,这是在奥运场馆内,而不是在中国的火车车厢内。必然寻找奥运全球合作伙伴——那硕大的红色“M”,顺着指示,寻着香味,长途跋涉十几分钟,终于找到了方圆数公里之内唯一的麦当劳,它在众多垃圾食品中简直在我眼中快成饕餮,只是到门前傻了眼,弯弯曲曲望不到尽头的队伍,貌似门口还得分批次进店就餐,这难道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国首家麦当劳在北京开张的情景吗?何时被认为是洋垃圾的麦当劳,也变得如此抢手了呢?食不成,也得排,路旁的公共厕所,哇塞,装修很未来派,屋内满芳香,一扫对以往人民公厕的不良印象。茅坑很新奇,布满了仿佛泡泡浴那样的不明球状液体,将排泄物全数隐藏于下,面子工程非常到位,只是被寻访真相的我,生生地“创作”出了个大会的LOGO。

 

焦点之战,观众多是必然。只是没想到,进入鸟巢,感觉像巨大的容器,将数万观众融为其一部分,构成整体,以成全其作为体育馆的建筑价值完满。晕眩感袭来——被场面,被呐喊,被高度,那情景带来的震撼,像福原爱嗲声嗲气一口东北腔在电视机前说的那样:身子有点硬,腿有点软,仅通过屏幕是完全感受不到,国的意志和人的意志在此高度统一。赶紧扒紧身旁的栏杆扶住,以正视听。重头戏百米飞人PK,要在十点半方才开始,也就是说,我得生生坐等三个半小时,不免担心会不会很无聊。正当我无所事事之余,对面看台上传来震耳欲聋的呼喊,我一看,这,不是世界杯上经常玩儿的人海吗?一波又一波的人站起又坐下,仿佛置身某个水上乐园的冲浪现场,主持人带动现场气氛的确有一套,一会让鼓掌,一会又让做行为艺术。只不过到最后观众都累了,就精力无限的老外跟那瞎起劲,一到我这边就得搁浅上岸。

 

比起压轴大戏男子百米赛跑,女子7项全能的比拼着实让现场观众感动了一把。参赛选手中唯一一个中国选手刘海莉,在最后一个项目八百米开始就处在起小组倒数第一的位置,全场的加油声几乎把鸟巢顶棚掀起,当她超越前面的选手,成为倒数第二时,又是一阵欢呼,显然此时名次对她,对观众来说无关紧要,只要是一个突破就能换回全场叫好。令人感动的是,比赛结束之后,所有选手都死仰八叉地倒在了赛道上大喘粗气,此时刘海莉在赛道上,一一将选手搀扶起来,又是一阵叫好。对不起,此时不要对我说这是什么精神,又或是什么主义,每一个拥抱和亲吻的背后,只是两个活生生的人在交流,在用她们发自内心而自然的行为打动着在场每一个人,这不是比赛,这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最终排名出来之后,乌克兰选手夺金,但她可不是身披国旗,把鸟巢当成个人秀场,绕一圈博得众多闪光灯的青睐。只见所有参加女子七项全能的选手们,手拉手,好像某个选美比赛的颁奖仪式,各国佳丽向支持她们的观众们致谢。这才是全场真正的高潮,所有人都很开心,像开幕式那2008张笑脸一样。此时牙买加的博尔特,正一旁准备男子百米的决赛,至于结果,如今全世界都知道了。只记得全场观众为之疯狂,所有人脸上都是和镜头前的博尔特一般无异的狂喜。那四顾左右无人,舍我其谁的王者气势,使当时的观众深深坚信,几天之后的刘翔,一样能创造如此激动的时刻。

 

当所有目光都聚焦在破纪录或是得金牌的时候,我突然想起市川昆,他在纪录片《东京奥林匹克》中,将镜头慷慨地给了孤独者和失败者——然而我在电视前几乎只能看到胜利者的笑容。我又想到佐藤忠男关于这部影片的评论:“在《东京奥林匹克》中,群众与孤独的个人好像在一转之下获得辉煌的光荣。但他们都是孤独的个人。在一声号令之下,并非都走向一定的方向。每个人好像都持有简直不知在想什么一般无法问别人的他自己本身的内在生活。每个选手亦然,在正当比赛中几乎达到无心之境而心呆。这种孤独感与充实感相感应后,成立了某种巨大的人性的连带感。群众的孤独在不谈所谓国家或民族意识之下,使集合在那里的庞大个人群,直接与‘世界只有一个的情感’相结合。”

 

百年来孤独与失败造就的巨大自卑,从而爆发出的巨大能量,渴望证明自己,因此要向全世界竭尽全力展示,一定要抵达终点,拼了,所有人都一起拼了——在刘翔退出之后产生的巨大失落与遗憾,我隐约听见天际传来一声不可承受之重般的叹气,乌云来了,其次是雨,这,多么地像我身处的此情此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归巢
后一篇:风火轮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