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情感消失的弄堂 |
分类: 瞎扯谈 |
记得去年7月刚从杂志社出来,撒手去了南方。
在无锡商业大厦的门口书报亭前,买了本《天空之城》封面的《午夜场》,然后等猪头君,天气又湿又热,仅站着浑身就汗津津的,我最讨厌南方闷热的天气,无时不刻地期盼老天赶紧下场暴雨。空气中弥漫着暧昧焦灼的味道,姑娘小伙们成双入对地出入商场门口,我缩在一角孤独地吹着冷气,多久之后猪头君终于出现了,我们去了不远处的一家自助餐吃饭,他尽地主之谊请客,饭毕之后又去了旁边的肯德基接着聊,虽然我们早就几年前就已认识,本是同乡,又同爱玩具,典型臭味相投。但后来他去了德国留学,直到去年才算是真正见面,有些相见恨晚的感觉,后来他送了我本《batman》,Alex
Ross画的封面。
海阔天空胡侃一下午,直到太阳夕照才说再见。我决定独自一人溜达回住的地方,以考验自己是否记得归去的路。穿过京杭大运河支流上的桥时,看到一个超现实的场景,一个穿着军大衣浑身裹得严严实实的人,高举着“少用空调净化空气”的牌子,街上来往的人熟视无睹,仿佛在很久以前他就这样,又或者是人们完全觉得这么做是和自己过不去。此时街上是川流不息的人与车,铃铛声喇叭声混合成一片,这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城市,务实化享乐主义催生的小市民心态都显得可爱。不大的城市结构令这里的居民夜生活极其丰富,首当其冲的就是餐饮业的发达,其次便是各种酒吧夜店的繁荣,人们下班之后,年轻人自然是吃饭泡吧,中年人则驱车带着一家老小去太湖边上人工打造的沙滩游车河,至于老年人,沿着运河沿岸做成一圈打着麻将或者聊天乘凉。喧嚣直到午夜过后的凌晨才逐渐安静,此时天空已泛起鱼肚白,偶有渐行渐远地船鸣号子在万籁寂静的空城中显得格外清晰。
我曾经多少次希望在此定居,可惜这座城市对于少年时就已离开的我,只有在脚下无意识追踪着熟悉的气息,眼前是陌生的建筑,却嗅出熟悉的味道,是一个大北京和千万个小北京的相似感模糊了我的判断力。我仿佛看到了变成残砖碎瓦前那一条条曲折的弄堂,房与房之间紧密地挨着,生生挤出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狭长巷道,曲折宛如永远走不出去的迷宫,挡住了毒辣的太阳、挡住了恼人的噪音,只有近在咫尺的水滴落在石板路上,发出如杜比5.1声道般立体的效果音。沿着百花栅栏向深处,听见路的尽头依稀传来了“小馄饨,小馄饨”式的叫卖声。我追逐着这个声音一路走下去,到头来却是属于淹没在尘土中,疾驰穿梭着的汽车的宽广公路。
十几年浸淫北京的生活,已使我的身与心,都变得若即若离了起来,我的记忆属于这里,但我的生活并不属于这里。我像是一个夹杂在记忆与现实缝隙中的人,以致于在北京一旦变得无所事事,便首先想到是否再次回到这里,这里对于我来讲,并不是家,而更像是让我穿梭时空回到童年的地方。我从小就不会说此地的方言,出生部队家庭决定了普通话是唯一官方语言。由此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融不进当地小伙伴中。如今,凭着唬人的伪京腔,当地人觉得我是个北京来的,而在北京,却因各别无意识的发音,使曾在长江三角洲生活过的我原形毕露。
于是,我多么想再次听到,一个陌生的老阿婆,呼唤着:“囡囡,囡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