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尚 |
分类: 瞎扯谈 |
http://lobelia.douban.com/lpic/s1729569.jpg
香港《MILK》杂志的编辑部主任Tomm日前接受了一家本土文化志的专访,大谈特谈香港玩具行业的种种现状以及自身的看法,相当有趣,由于原文通篇是粤语口语,我做了点普通话整理的无用功,嘿嘿~!
Tomm said:
很多謝Made In HongKong的Herbert邀請了我作一個專訪。Made In
HongKong這個以探討香港文化事物的網站,一直都很有心及用心地發掘屬於香港的本土文化,談及的內容不但多元化而且很有意義。他們的存在令一些已被遺忘的、被忽略的、被冷眼對待的...甚至是一些大家從沒尊重過的人和事,都能夠變成可取而有存在價值的東西。屬於我們的一切,屬於香港的一切,應該就是這樣。
Thank you~
Garden玩具杂志创办人Tomm[专访]
by Herbert
如今在香港做什么都要和潮流挂钩,当然首先是穿得够潮,为买各种名牌街服而刷爆信用卡的大有人在!!另外吃得也要够潮,最好每次都尝點新鲜的……总之干什么都要潮,经常上网了解最新流行语,以便和人沟通,扯淡。最后当然是玩的够潮!!在众多玩具种类中要数人形玩具最受欢迎!!无论潮流崇拜是对是错,总之“潮”已成为本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这次的访问主角TOMM,绝对称得上本土人形专家,在圈子里极为有名,除了为潮流杂志的玩具专栏执笔超过十年之外,还有以个人名义创办的《GARDEN》玩具杂志,对12寸人形,手办模型行情了如指掌,个人收藏量也极为丰富,TOMM曾带领作者前往GARDEN工作室参观,藏货量远超作者想象。
T:Tomm
H:Herbert
H:为何12寸人形此类潮流玩具会在香港成为热门呢?收藏者抱的什么心态?是否只是一种羊群炒卖效应?
T:好多爱好者都不是抱着炒作的心态,主要是以兴趣为先,真心喜欢才会去买,如果想要投资的话,那不如去买股票好了!市场上有好多炒卖品比玩具能获得更高回报,而且还稳定。12寸人形的确有炒卖价值,但我认为收藏者不是以这个为最初目的。相信每个人在小时候,都有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或者令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角色,如果当时好想要而又买不到的话,长大之后自然会对其产生强烈的占有欲,而如果小时候已经有了,那么长大后一定会想要更多!无论是特别版还是复刻版,总之一切产品都会勾起他的热情,一见到就特别想要,好想买!!所以怀旧版本的12寸人形、潮流玩具也会成为最受欢迎的一类,即是由当年的几百块涨到今天几万块都一样会有人买,不仅仅是买个玩具,而是买回当年的回忆,我相信这是许多玩具爱好者所抱有的心态。
H:那么你认为12寸人形这样的玩具,是艺术品还是商品呢?艺术品可以经得住时间的考验,而商品如果缺乏市场的支持就会降低价值。
T:我认为是介乎两者之间,当中有纯艺术品也有商品,全凭收藏者自己的看法。
H:那如果请你给12寸人形重新定义,你会用哪个词?玩具始终给人感觉是给孩子玩的,但我认为12寸人形已经趋向成人化,但又不可能叫“成人玩具”,因为这个词有别的意思。
T:我会选择“收藏品”来代替“玩具”,因为好多12寸人形的设计、制作都非常精细,服饰、用料、配件都很讲究,哪怕是小如超合金机器人,用料、结构都是极其精细的。而且不单纯是给你掰持,基本上都有摆设观赏的用途,我认为已经脱离玩具的层次,趋向收藏品的内涵。
H:哪个种类收藏者最多呢?
T:一般是价格大众尺寸又不会很大的物品,容易收藏有能负担得起,比如扭蛋、细小而活动性高的人形。其次可能是用超合金制作,质感强烈的东西,可玩性高,可以摆出很多造型。昂贵的玩意也有,例如KAWS的人形,活动性不高,仅仅是个摆设,价钱虽贵但是每次出品都会被一抢而光。因为升值潜力高,全凭创作者的名气大,和买LV的包一个道理,心里真的喜不喜欢是两回事,不过投机者也算是在推动市场。
以糖胶为例,由于它制作模式比较特别,多数用铜模、铁模生产,但碍于材质所限,这种模子用得多就没法再用了,生产商就会停止生产,也不会再制作新模子,也就是生产多少卖多少,甚至按照订单卖,也就是所谓的“限量版”,此类搪胶会比一般人形贵,升值潜力也通常较高。
H:我知道你自己创办一本和玩具有关的杂志书,可不可以和大家介绍下?
T:我那杂志书叫《GARDEN》,04年开始做,当时我正担任某潮流杂志玩具版编辑,制作了有史以来第一本有关玩具的副刊,每期连同主刊附送读者,由于当时12寸人形、设计类玩具潮流刚刚刮起,所以反响非常热烈,大家除了对产品有需求外,同时也喜欢看相关报道,希望可以有资料参考去了解新产品,方便他们购买。我认为这是一个新领域,将会成为一个新兴行业,所以我就请一位投资者去创办GARDEN,出版两期后发现了其中的困难,成本贵价钱自然就高,加上比较注重海外市场,缺乏相对成熟的发行体系,即使卖到国外也不得不压低成本,连纸张都有问题,还有很多偶然因素,因此大家决定暂时放弃杂志,继续做我的编辑工作。
无奈之余,其实不是没法做,可以换个形式去做,有了上次的经验之后,我这次计划好,找到投资再行动,而且更大胆,出书之余还做志上限定版搪胶,在好友Michael
lau的帮助下,联合日本著名漫画家井上三太一起做特刊,出玩具,终于成功了,还算是盈利,不过这种模式真的好累,因为我一人要负责编、采、写、拍等等,要用好多时间筹备而且存在一定风险,还好有Michael、井上三太的帮助,而我又遇到一个热衷人形玩具的投资者,一起搞一本400页的书,同样是将12寸人形,有图片、中英文、但偏向一本收藏读物而非以杂志的形式推出,由于投资者本身在海外有很多业务,所以我的目标依旧是以海外为主,可惜由于成本高、定价贵,加上没有宣传资源,而投资者自己又没有太用心推广,所以最后结果只能说是一般,自此之后我为生活重返杂志社,暂时搁置《GARDEN》出版计划。
H:香港本土从事人形创作的人多吗?这几年发展得怎么样?
T:其实有很多有潜质的12寸人形创作者,但无奈香港人比较崇洋媚外,很多设计师为糊口而无法坚持自己的兴趣,除非在很多比赛中获奖或是作品极其出色,否则很难全职全情投入这件事,但我清楚香港有很多人在这方面有天份,只是缺乏市场的认同,加上政府有没有援助,最终导致本土市场被外国产品侵占,我认为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所以我觉得坚持自己的理念很重要,以我自己为例,虽然我暂时搁置出版《GARDEN》,但不代表我彻底放弃,这只是厚积薄发而已,我相信坚持一定会成功,不坚持的话,机会摆在面前都把握不到。
H:如果有朋友设计出一个特别好的原创角色,可不可以向生产商自荐呢?
T:这是可行的,也有很多人这么做,但商业社会到底很现实,对方肯投资,帮你生产的目的还是为赚钱,而且由此主导权会落到对方手里,可能因为市场策略而更改你的创作,很有可能最终成品和你当初的设想完全不同。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