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日记 |
1.
白天上班正在“百忙”的时候接到一个电话,一女的找我问一个翻译的事情,我知道是哪个公司的电话啦,所以也大概知道会是什么事情。不过这位女郎上来就说你认识艾玛(或者之类的什么名字)吗?意思就是介绍一下人脉来源呗,可惜交往不深入的人我连中文名字都不大记得住,更别说外文的了。。我说不认识,内女郎只好再自报家门,然后在声小、断续、含混、疑似外地口音等一系列特色中说了一大堆话,最后我反正听明白她给我发了封邮件说这件事,希望我尽快回复。我说我马上看看就答复你。
然后我查了信箱,nnd,明明知道我中国人,明明问的我日语翻译的事,全篇儿倍儿老长全是英文!最可恶的是,还带什么缩写!看着就有点气不打一处来,不知道是不是外企公司规定都用英文,但我想也不至于给非同事的中国人也规定写英文吧?虽说我的英文还没烂到一字不识,但我坚持认为这是一种带有侮辱性质的行为,或者婉转点儿说,就是不尊重对方的行为:你跟我说事儿,你总得确认能让我听懂看懂吧?有句关键性的话,我满msn找在国外的朋友问缩写什么意思,人家在英国呆了5、6年的MM不知道,在新加坡住了不知多少年的GG也不知道,你说给我写这种词儿不是摆明欺负人么?有本事写日文跟我说啊。
2.
这几天在琢磨文科和理科学习的思维模式,我认为这两种思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拿文科来说,你必须有足够大量文学作品的阅读积累,这些作品中自然会有自己喜爱的文字、思想或文风之类的东西,在逐步的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这就像一头扎进一个池塘,你必须浸淫其中,才能学习到最终属于自己的东西。
而理科恰恰相反,你必须在大量的现象中发掘本质,抽丝剥茧,找到繁复过程中最清晰的一条主线,发掘纷乱外表下的理论框架。这就像站在池塘边,必须用客观的立场“冷眼旁观”。
说白了就是两个视角,文科学习就是主观感受,理科学习是客观提炼。可能在不分文理科的时候我们的学习思路大都是文科式的,背语文课文、背外语单词、背语法、背数学公式……那时候我们的知识积累还不足以让我们进行理论提炼,所以高考之前老师说一看题就知道要考什么,我听完只想到老师真厉害,却没人提醒我这其实就是学习思路,在大学之前,我的学习思维都是顺着老师教的,老师说要背这些我就背,老师说这样的题要用这个定理我就记这类题,其实是很被动的,毫无自己的思路。
后来到大学的某天,应该是学计算机的课程,初学时我还是中学的那种思维,一下子学了太多专用名词,太多概念,自己都晕菜了,那天课间的时候和同学一起,我突然发现了这些东西的内在关联,就是说,突然开窍了,那些用文科记忆方式学来的东西突然生动了,立体了,就像原来的一堆血管、皮肤、肌肉、骨骼、神经一瞬间组成了一个小人儿!同学说我当时眼睛都亮了,咔咔!这句话我记到现在,心里很臭美呢。
后来再学理科课程,当我晕菜的时候,我都会在心里说,要抽离出来,要居高临下地看。。然后我就想像自己在俯视这些东西,寻找相互的联系,再选择自己已经领会的要素,逐步完善自己搭建的知识构架。。。很有效果呢。(不过微积分是我大学科目里唯一的败笔!完全超出我的智力范围!怎么搭都搭不出人形。。。只好断念。。。当然最后也顺利蒙混过关,这肯定靠的是人品!善哉善哉。嘎嘎。)
扎在头发堆里自然看不出是什么发型。对吧。
以上这些可能更适合给现在正在上学的中学生看,因为当初没人给我这样的点拨,全都是我自己摸索出来的思路,其实越早明白这些,越早训练自己吸纳知识的方式,越能学习得游刃有余哦~~
3.
今天就写这些8,前后不搭界,不过我要力争明天一早去体检,不然过期了,所以马上睡觉啦。啦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