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人的目光(中篇小说《香鼻头》创作谈)

(2016-05-07 20:35:30)
标签:

人民文学

北京文学

分类: 评论与被评论

http://s15/bmiddle/001xf9Jegy71vel6o6Wae&690
别人的目光(2014年7月摄于巴黎)

    中篇小说《香鼻头》发表于2016年第五期《人民文学》,转载《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并创作谈。

别人的目光

——中篇小说《香鼻头》创作谈

 

上海人把接吻叫“香鼻头”。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外国电影开始进入中国。有一次,六岁的我跟随父母去看日本电影《追捕》,影片演到杜秋和真由美接吻的桥段,原本寂静的影院内,漂浮起一阵阵克制的轻微喘息。我不明就里,响亮地问父亲:他们干吗要咬嘴巴?却听后排有人悄声说:是“香鼻头”,不是咬嘴巴。黑暗中顿时响起一片窃窃笑声。那时候,人们从未有过在大庭广众之下共同见证男女亲密行为的经验,哪怕是在电影中。


几年后,参加亲戚的婚礼,闹洞房时人们吆喝新郎新娘“香鼻头”,小学三年级的我才略微明白一些什么,却也并未全然明白。一个孩子,如何能懂得“香鼻头”之于恋爱中人的意义?


再说一件发生在我们小镇上的旧事。某日,一群青年去县城看电影,结束已是深夜。归家途中,一男青年想和三位女青年开个玩笑,于是躲在黑暗角落里,待女青年们走近,一跃而出。女青年们自然被吓了一跳,其中两个跳起来追打了一阵男青年,也就无事了,而另一个,却出了问题。姑且把她叫做“小妹”吧,据说,小妹被吓出了痴病,镇上的老人说,那男青年必须和小妹“香鼻头”,她的病才能好。后来事情究竟如何解决的,我却因母亲工作调动举家搬迁而并不知晓。直到三十年后的某天,偶遇小镇老乡,提起小妹,说是嫁了,生了儿子,只是儿子长到青春期,竟重蹈他母亲的覆辙,发了痴病。起因?未知。


这就是我关于“香鼻头”的记忆,也是小说的灵感起源。


多年前,我有一个中篇小说投稿《人民文学》,进入终审,需稍作修改。当时敬泽老师是主编,我发短信向他求教。他回复我一句话:小说家只需说三分话。


以我浅陋的理解,我想,也许敬泽老师是要告诉我,写小说,不做狭隘的评判者,亦不轻视每一种可能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也许我们永远无法走进别人的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情,也许我们永远无法懂得别人的爱情。在《香鼻头》中,我尝试用别人的目光,看别人的一切,或许,误解与更多误解的错综延续,才是万般人间世情的造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