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的少儿课外辅导班令家长们爱恨交加

标签:
偏执狂膈应大课少儿培训班育儿 |
分类: 吾儿当自强 |
有人说,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惟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我不知道强迫症是不是偏执狂的一种,但是我满眼看到的家长们个个都疑是强迫症。在面对遍地开花的课外辅导班时,家长们的强迫症状尤为明显。
在这个遍地找钱的年代,无辜的孩子们凄惨地沦为社会培训机构的赚钱对象。据说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养活了难以数计的生意人。人们都说,孩子的钱是最好挣的。笑话,孩子们的钱是哪里来的?应该说家长的钱是最好挣的才准确。
但是家长们也面临左右为难的境地。让孩子上课外班吧,哪些上哪些不上,哪些好哪些不好,哪些有用哪些没有,都很不清楚。不让孩子上吧,又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也怕孩子哪方面的潜能没能得到开发,落得将来后悔莫及。这么一想,越想越害怕,越想越觉得应该给孩子上课外班,哪怕只是去去膈应也好。就这样,开始带着孩子满城市东奔西走、南来北往不断赶场。明星们赶场是忙挣钱,家长们赶场是忙花钱,还要搭上无数的时间和精力。
问题是,家长们的钱花了无数,效果却往往难以尽如人意。比如,孩子上了一年的乒乓球课,但是动作却越看越别扭。你跟教练反映,教练建议你给孩子加小课。上大课25元一次,上小课一次就要130元。那就上小课吧。结果怎么样?效果是好点,问题是老上小课上不起呀。一回到大课,一切又涛声依旧。而且,上小课的时候,说好一对一上1小时,可是一过45分钟,教练就借口临时有事提前下课了,那钱可都是提前交的。
再比如,孩子上了两年钢琴课,花费上万元,可是水平一直提不上去,孩子的兴趣也越来越降低,一提弹钢琴就情绪不高。练琴名义上是免费,但是琴房搁在黑暗幽深的地下2层,有的键还弹不出声音。你跟老师反映,老师反过来还说你孩子是不是用力过猛给弹坏了。
其他如英语课、书法课、绘画课、乐器课等等,都存在类似的现象。这些社会培训机构象极了保险推销员,开始的时候你是大爷,他是孙子,一旦交完钱就完全反过来了。但是,很多课外班你又不敢不上,有的是跟孩子学校有紧密联系的人办的,有的课外班广告就是班主任让孩子带给家长看的;有的辅导班声称是进入好初中所必须上的,不上就没有机会。面对这些压力,家长们越想越害怕,越琢磨越焦虑,只好选择“合作”,乖乖掏钱吧。多少大钱都花了,还是继续花钱免灾吧。你说这象不象强迫症。
唉,你说说这年头做个家长怎么就这么难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