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印象,上海人印象。
(2010-06-30 07:31:21)
标签:
影子侦探世博会上海杂谈 |
前段时间去了世博会。
也就借这个机会,终于去到了我从小就想去的城市,上海。
作为北方人,大多数人对上海这个城市以及它的人群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偏见。经常听见有人说上海人这不好,那不好。从小我们就被灌输了这样一个概念,那就是:“上海人很讨厌!”
那么,事实是不是真的这样呢?为什么说“上海人很讨厌”呢?到底是谁更“讨厌”呢?这次去上海,我有了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客观分析表述一下:
国人对上海人的厌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国人认为上海人总是喜欢吵闹,噪音很大。烦人。
2,国人认为上海人很势利,认钱,认地位,不认人。
当听到上海人说以下几个词汇的时候,大多数国人都会反感:
钞票、乡下人、
XXXXXX的呀、XXXXX好不啦、
农XXXX……
册那娘了避
头两个,是因为从认知角度不能接受。
把“钱”说成“钞票”,直接导致了认知上的金钱物质化形象。让人感觉上海人太爱钱了。说钱的时候都说的那么具体。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好象如果有个人把“谈恋爱”总是说成是“干之前”,虽然在实际意义上这个称谓并不是错的,但是绝对会导致听着的极度反感。
“乡下人”,这不用说了。就好象说除了我们这个城区里的土著以外,全世界都是“原始人”。自然导致别人的反感。我这次在世博会7-1出口,亲眼看到一个大爷不知道因为什么在吵。结果两个安保人员就互相说:“乡下人!”当时,我听到这个话,确实从心理生出反感。
后两个,是因为从听觉角度比较痛苦。
“XXXXXX的呀”是上海话里常常出现的。不论男女都这么说。这个说话的方法,音调比较高,让人听着有点刺耳,特别是北方人,平时说话发音是粗声粗气的。一听这个尖锐的音调就受不了了。
“XXXXXX好不啦”这个除了音调高外,在北方话里实际上有看不起人,人身歧视的语调。当然上海人可能说这话的时候并不是真的要看不起人,或者已经意识不到这是看不起人的态度。
其实,日本话的音调更高,刺耳的发音更多。不过,我在日本的时候,明显感觉到日本人对自己的语言刻意控制,刻意把刺耳发音的语言美化,高音轻化。所以,听起来并不是特别难受,甚至很享受。但是我想这样的全民语言改革,也就只有日本这样的国家才可以做的到吧。中国没希望。
再后一个,我觉得这就完全是全国人对上海人的歧视了。
“侬…………”是上海话“你……”的意思。这个大家都知道。但是全国人民对上海人偏见太深了。一听到这个标志性的词,就自然心生反感。因为上海话比较有特色,其他的词也听不懂,就更突出了这个“侬”字所带来的标志性效果。坦白讲,这完全是对上海人的不公平。我个人感觉属于歧视上海人。
最后一个。呵呵……不用说了。 在全国各地,听见这个,你都有权力过去打丫的,不仅仅是上海。
抛开这些语言上不可避免的误解也好,什么也罢。说说我眼中的上海。
上海是个很发达的城市。和上海比起来,北京是个宽阔街道的城市。上海的街道特别密集,错综复杂,高架桥特别普及,而且高度和复杂程度是北京没法比的。这正体现了这个城市的高度发达(至少是在国内)。去了上海就感觉到,北京的高度太矮了。上海到处是高楼大厦,就连普通的住宅楼都高的离谱。而前面说的高架桥有很多地方让坐在车里的人往外看的时候有眩晕恐高的感觉。
不过,奇怪的是,上海很多特别破的民宅就生硬地夹在这些高楼大厦之间。就好象北京的CBD国贸三期楼底下突然出现一片永定门外20年前的贫民窟的感觉。挺有意思的。
总的来说,上海的城市给我留下美好的印象,特别是外滩。晚上的游船(其实都是各个银行的广告),高大入云的一座座大厦。让我觉得很美。唯一不能适应的就是这样拥挤的楼群看时间久了会不会有压抑感?我不知道。
这个城市的交通明显比北京好。但是上海的司机开车很野。时常看到两辆车在极其危险的距离里两个人互相抢路。我说“极其危险的距离”就你坐在这边车里,能一拳打到另一辆车的门上的距离。
即便这样,这个城市的交通仍然比北京好很多。 不知道是因为车相对比较少,还是因为城市交通网规划的好。
总的来说, 上海给我的感觉和东京很象。非常象。只是开车的人没有东京规矩。
~~~~~~~~~~~~~~~~~~~~~~~~~~~~~~~~~~~~~~~~~~~~~~~~~~~~~~~~
说说市民。
坦白说,实际上就和北京一样。你走在街上,大多数你看到的人并不是本地人。而是外来人口。所以,虽然看到上海很多现象,但是客观地讲,我自己并不能判断这些是上海人的行为,还是来沪打工赚钱的江浙其他地区的人行为。
但是,上海人喜欢打架的劲,我是领教了。在北京,很少看到没完没了的在公开场合打架的人。一般打架都是快速开始,快速结束。要么就是骂几句,就不说话了。要么就是被人一拳打倒在地结束冲突。
但是在上海,我几乎是天天看到各个场合,各种各样的人(都是女人)因为各种各样的特别细小的原因长时间地打架,对骂。
举个例子。我看到因为走路胳膊肘挡着后面的人超越了,打架。(这在北京完全是不可思议的理由)
我看到排队屁股撞到旁边人,打架。
我看到摆摊的因为喊的大声把客人引到了她那边,结果这边摊上一个看着有他妈400岁OLD的老婆婆冲过去大喊了半个多小时,我耳膜都疼了。
别手和他们打架,就是听他们打架我都生气,音调太高了!理由太小了。
不过, 世博会大门入口排队进门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使我想明白了上海的逻辑。
那天排队进世博大门。前面有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北京人(到了外地,听见乡音很敏感)。她后面跟了一对上海夫妇。排队时候,前面的北京女人走慢了一步,后面的上海女人就想超过她。她挡住了。这本来是应该的,都在排队,你凭什么加塞啊。而且那北京女人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左右移动身体,暗示不要加塞。那上海女人就不干了。 开始用上海话很大声, 很激烈,很吵地嚷嚷。一秒钟间歇都没有。
北京女人采用了大多数北京处理事情的方法。反驳了几句,说:“我前面有孩子,我能走快么?”
就不说话了。
那上海女人自己越说越声音大。但是以我几天来对上海话的关注,我知道,那女人不是在骂人,她只是在自己嘟囔(由于语言发音习惯关系,她的嘟囔声在北京人听来就是大声骂人呢)偶尔刺激那北京女人几句。
北京女人的脸越来越红,心跳越来越快。上海的女人喊一会儿,回头露出很满意的笑容看看她老公,然后接着喊。
到了大门口安检的位置。北京女人突然毫无预兆地就反身冲过来,满脸充血,大喊着“我前面有小孩,我怎么快,你他妈什么意思,你他妈什么意思!!!!”然后就要打那上海女人。这是保安冲过来把她拉开了。上海女人从此安静了。一句话也不说了。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通过观察这个事, 我一下子了解了上海的逻辑!
按照北京的逻辑,这种因为小事就不停争辩的行为,是找抽的。在北京,这样的人一定是会挨打的。而同样的,在北京,即便我说的过分了,但是你突然暴力升级冲我冲过来要打我, 我也绝对不会放过你,因为如果你一发怒我就安静,就说明我怂了。我必须要反抗,要么我打你,要么我叫警察。我绝对不会就立刻安静的。
我想,这个逻辑在全世界大多数城市都是一样的。
不过,在上海,为什么会因为小事不停争辩呢?为什么会不停地语言挑衅呢?为什么对方一动粗,又立刻安静了呢?是因为上海人怂么?
其实不是!
是因为上海人的逻辑是这样的:君子动口不动手。你说不过我你才动手呢。你输了!
你意志不够坚定,口齿不够伶俐,所以你说不过我。你动手我才不理睬你呢, 我没必要。这就是上海人的想法。
而且他们打架完全是不动气的。他们当作是个嘴上胜负的游戏,她前面骂你骂到疯,下一秒就能笑出来。你呢,你生气是你活该,你也应该当作一个游戏。一笑置之。
虽然这是上海人招全国人民讨厌的最重要一个理由,不过,看透了你就明白,这正是上海人民高明的地方。这个行为可以理解为小市民气,但是也可以理解为:
高度文明化社会!
人家比你文明,比你更懂得游戏人生。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事实确实是如此。
~~~~~~~~~~~~~~~~~~~~~~~~~~~~~~~~~~~
上海的天气
上海的雨和北京的不同。 北京大多数时候一场雨就是一场雨。阵雨之间的间隔时间也比较大,而且阵雨一般不大。上海不同。出门就要带伞。不然,每一分钟浇你一次。即便你带着伞有时候也狼狈,你看下雨了,刚撑起伞,停了!你刚收好,又他妈下了。你又撑,有停,你收,又下。最后,你伞是干的, 浑身湿透。
皮肤到了上海,就好了许多。很滋润。不过,我个人还是喜欢北京的干燥气候。我实在是受不了潮湿的环境,所以要我在上海定居,我肯定不干。
~~~~~~~~~~~~~~~~~~~~~~~~~~~~~~~~~~
美女们
日本女人,长的特好看的不多。但是走在街上特别养眼。因为大家都特别会打扮。上海的女人,长的好看的不少。但是打扮就一般。只有特别繁华的地段才有美女和型男。而大多数地区,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他们是穿睡衣上街的。不太理解为什么会穿睡衣上街。特别是上海女人特别喜欢穿高根鞋。常常看见穿着类似卧室服装系列的女人穿着华丽的高跟鞋在街头行走。
男性
上海男人说话少,分两类。一类是青年人。说话很客气,看到你说普通话,他们会尽力把每个字都咬的很清楚。很礼貌。另一类是中年人。他们不是特别热情,但是他们也会主动迎合你说普通话,但是会拿官腔。
老年人我没接触,不知道。
感觉上海是个女性社会。男人都很低调,饭桌上都是女人在喊,打架也是女人在喊,买东西也是,排队也是,男人似乎永远是个背景画面,很安静。我就没看到过一次男人打架或者说什么。
所以,上海男性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
服务
服务意识很差,不是一般的差。大多数服务员给人感觉象是北京文革刚结束的时候。对人说话很不客气。爱理不理。交通协管员,毫无理由地训马路上推儿童车的妈妈。就跟训孙子似的。大声地喊,用旗子很不礼貌地在人脸前摇晃。
世博会上的服务很好。 很到位。凡是你想要帮助的地方,都有人安排在那里帮你。
~~~~~~~~~~~~~~``
总结: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认为人们对上海的坏印象大多是误解造成的。如果你真的客观地去观察这个城市,这群人。你会发现,他们和你我没有区别。有着一样的喜怒哀乐。只是表面不同罢了。
不过,发自内心地想对上海人说一句。“排队!排队,不加塞,特别是不加老弱病残的塞,是美德。”
以上,影子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