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2月10日
读俄文别太快,太快了记不牢。一开头必须从容不迫。
上海这两天奇暖,东南风加沙土,很像昆明的春天。阿敏跟我念“诗”,说你常常背“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二句,现在他也背得了。
1954年4月20日
孩子:接17日信,很高兴你又过了一关。人生的苦难,主题不过是这几个,其余只是变奏而已。爱情的苦汁早尝,壮年中年时代可以比较冷静。古话说的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一回痛苦的经验,大概又使你灵智的长成进了一步。你对艺术的领会又可深入一步。我祝贺你有跟自己斗争的勇气。一个又一个筋斗栽过去,只要爬得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所以孩子,我很高兴你这种蜕变的过程,但愿你将来比我对人生有更深切的了解,对人类有更热烈的爱,对艺术有更诚挚的信心!孩子,我相信你一定不会辜负我的期望。
1954年7月28日夜
上星期我替敏讲《长恨歌》与《琵琶行》,觉得大有妙处。
白居易对音节与情绪的关系悟得很深。凡是转到伤感的地方,必定改用仄声韵。《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小弦切切”一段,好比断音,像琵琶的声音极切;而“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几句,等于一个长的休止。“银瓶乍裂水浆迸”两句,又是突然的明确起音,声势雄壮。
至于《长恨歌》,那气息的超脱,写情的不落凡俗,处处不脱帝皇的雍容气派,更是千古奇笔。看的时候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方法:一是分出段落看叙事的起伏转折;二是看情绪的忽悲忽喜,忽而沉潜,忽而飘逸;三是体会全诗音节与韵的变化。再从总的方面看,把悲剧送到仙界上去,更显得那段罗曼史的奇丽清新。“侍儿扶起娇无力”“君王掩面救不得”“九华帐里梦魂惊”几段,都是何等生动!“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写帝王逃难自有帝王气概。全诗写得如此婉转细腻,却仍不失雍容华贵。明明是悲剧而不过分哭哭啼啼,多么中庸有度,这是罗曼蒂克兼古典美的绝妙典型。
1954年9月21日
12日所写的是你在国外的第一个低潮。这些味道我都尝过。孩子,耐着性子,消沉的时间,无论谁都要不时遇到,但很快会过去的。游子思乡的味道你以后常常会有呢。
你别把“比赛”太放在心上。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1954年10月2日
聪,亲爱的孩子。我们并没有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前一篇:《傅雷家书》(节选)之一
后一篇:《傅雷家书》(节选)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