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恐慌性也就是财务自由在中国第一 |
分类: 原创 |
说现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冰火二重天一点也不为过。前些日子,一个定居深圳的亲戚购买一套140平方米左右的高层房子,说是项目靠近海,均价在5万元左右,总价在700万元左右。说实在,我没有很好的建议,第一自己对深圳的房地产市场不熟,第二自己的想法也左右不了别人的行为。最终他们还是买下了,理由是热的狠,不买可能又会提价,再说这样的地段位置在深圳是越来越少了。
我知道买的理由肯定有一大堆。而又卖时理由可能会更多,在温州就传出按揭款高于房款的新闻,很多按揭房已经断供。
无独有偶,冰火二重天的除了房子还有股市。
还是回到房价里来,700万元还是白坯房,而700万元已经足够让一个人,一个家庭财务自由,在深圳却只够买一套并不宽裕的房子,因为本人现在住的房子也比这个房子大多了。注明一下,我这个深圳的亲戚手上有二套房子,都在100平米以下的,听说为了买房子,可能会采用离婚的方式,经济上应该不算很富足的一类。
这房子成了所有中国人心中的痛。
本人在去年5月1日曾经写过房地产市场明后年会出现报复性反弹,当然这一点仅在一线城市起了作用,而二、三线城市,仍然存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价格反弹现象并没有发生,倒是成交量出现明显上升。笔者所在的城市,也出现了量增而价不增的现象,一些刚需纷纷出手,但房地产商却不敢做高房价,因为比买房人更多的是新建房子。
我不知道我原来的说法对不对,但我现在的想法真希望房子不要再涨了,哪怕只有一点。
今年3月又写了房子已死。看似与前面文章有矛盾,其实一点也不矛盾。一方面房子价格的反弹是立足于刚性需求,而非投资客的介入。房子作为投资品的特性早已经死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一线城市房价在涨,而二、三线城市没有跟涨的原因。而有些前几年房价炒作过度,非理性上涨的城市已经遭到了惩罚性的下跌。
到现在我还是坚持房子作为投资品的特性已经死了,劝君不要再打这个“徐娘”主意了,没戏。
在我的城市,我的朋友亲戚特别是年青人,问我要不要买房。我的答案是量力而行,刚需为上,如果只是担心房子上涨而恐慌性入市,绝对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