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是保险不是银行?

(2013-03-24 12:53:30)
标签:

年度

例子

银行业

平平

股票

分类: 原创
为什么是银行不是保险?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长时间,总觉得很难说明白。
还是试试吧,如果说的不对,还请见谅。
我以出了2012年年报的浦发银行为例说开去,大家看看是不是这个理。
详细阅读了浦发银行的2012年报,后自制了一张表,这个表也很简单,希望通俗易懂,能够把我想说的说清楚。下面我们先来看这张表。
单位:亿元

项目      

总资产

存款余额

贷款余额

净资产

31,457

21,344

15446

1775

利息毛收入

1502

4.77%

7.04%

9.72%

 

利息净收入

733

2.33%

3.43%

4.75%

41.30%

不良贷款

89

0.28%

0.42%

0.58%

5.01%

税前利润

447

1.42%

2.09%

2.89%

25.18%

净利润

342

1.09%

1.60%

2.21%

19.27%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1、利息收入较高,但成本也高,利差是3.43%。     其中利息毛收入占存款余额的比率7.04%,占到贷款余额的比率竞然达到9.72%,但从表中的利息的净收入占以上二项的比率是3.43%和4.75%,说明资金成本二者是3.57%和4.97%,很高,有高息揽储的嫌疑。
 2、杠杆大,总资产是净资产的12倍。  年度净资产是 1775亿元,存款余额是21344亿元,是不是可以说杠杆是1:12,杠杆这么大,银行经营确实要捏一把汗,所以稳健才是硬道理呀。还有一个不明白,怎么总资产是31457亿元,除了净资产和存款余款,总资产包括什么呢?后来发现还有其它,如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5465亿元,这个不是很清楚,其它还有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845亿,应付利息247亿,应付债券686亿等。
3、税前利润占存款总额的2.09%,盈利并没有如净资产收益看到的这么轻松。    这个利润应该还包括其他非利息收入利润,加上不良贷款率0.42%,也就是说如果不良贷款额占比2.51%,那么银行的利润就是0,再高就要亏损了。从这方面来看,银行的净资产回报率高全靠杠杆大,但杠杆历来都是双刃剑,好时更好,坏时更糟。
4、不良贷款隐患大。     照年报显示,不良贷款余额89亿,比2011年增加31亿,浦发银行副银长刘信义表示,“新增不良贷款中90%来自浙江,75%来自温州”,这个又想不明白,浙江怎么了?90%,其他这么多省只有10%,温州怎么了?75%。如果全国都跟浙江差不多,这又该如何。这从一方面也说明了,不良贷款的隐患巨大。
 
 
从我上面的分析中,应该对银行有个基本的认识。银行主要是靠贷款存款利差生存的,其中有巨大的杠杆。
但银行是不是一个好生意呢?一二句话是说不清楚的。
还是打一个比方吧,如果有一家机构给你1亿元钱,当然不会白给你的,你首先必须有差不多800万元的资本金,这些钱一定要以7.04%的利息贷给别人,一定要贷出去,干别的不行,其中3.61%的利息你必须付给这个机构。贷出去以后且保证万无一失的收回来,你可以得到这笔资金的毛利润3.43%,当然你还得有其他经营费用、包括税收,如你做的跟浦发银行一样好,至少报表里是这样反映的,你就可以得到2.09%,即209万元的税前利润,160万元的净利润。你会不会接这笔生意?
我想过了,如果我把这一亿元分成100份,各100万元贷给100个单位或个人,我觉得到期后我全部收回本金和利息的概率基本上是零,也许经济好的时候没多大问题(也是没底呀),但如果经济不好了呢?如果有2个不还,我这一年就白忙活了。如果是10个不还,就面临倒闭的风险。
这样想想银行干的活确实是个高风险的活儿。怪不得我们中国的银监会管得要这么紧。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事实上银行业的经营并没有如报表显示的这么好经营,从报表上我们可以看到浦发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是接近20%,绝对是个好生意。而按存款余款算,是区区的2%,微不足道呀。
所以在一些经济危机时,银行业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美国的雷曼兄弟,花旗,比利时的富通,冰岛破产时的银行,甚至于一向表现优秀的汇丰银行现在也在收缩战线。
当然不是说银行不好,巴菲特就投资银行,但巴菲特不是所有银行都投,而仅仅对很少几家银行情有独钟,如富国银行。并且巴菲特投资银行有其的原则,避如经营状况,PB值,回报率等。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稳健的银行,PB接近1的还是可以考虑的,毕竟等于自己开一个好银行。
 
而保险公司相对来说好经营的多,虽说保险公司也是杠杆经营,借别人投资,但保险公司只要投资回报率高于2.5%,就可以实现盈利。我们还是举上面的例子,如果有一家机构给你1亿元钱,当然不会白给你的,同样你首先必须有差不多800万元的资本金,跟上次不同的是这些资金你不用贷出去,而是投资投出来,投资所得中250万元(1亿元的2.5%)给这个机构就行了。如果有这样的好事,我肯定接受,因为我可以把这些资金全部买国债,公司债券,固定收益等,当然我也可以配置其中10%即1000万元买股票,保险公司就是这么干的。我初略计算一下,如果买国债,公司债券,固定收益的9000万元(1亿元的90%)的收益是5.5%,扣除资金成本2.5%,还有3%就有270万元,如果股票很糟糕,下跌了50%那么股票损失500万元,还有资金成本25万元,我今年就亏损255万元;如果下跌了25%,我的经营利润刚好平平;如果不盈不亏,我就赚了245万元,如果上涨25%,我的利润就是495万元,赚发了,是我的资本金的62%,如果上涨50%,那么就太爽了,你可以算的。所以在股市在低位时配置股票类资产绝对是个好主意,当然你也可以配一些分红率高的股票,这样就算跌了,帐面上也是很光鲜的。
(说明:1、很多人对我举例保险公司的资金成本2.5%有很大的疑义,根据刚刚出炉的中国太保2012年年报显示投资资产是6273亿元,投资收益率是3.2%,实现利润总额是61.13亿元,占到投资资产的0.97%,是不是从另一方面说明资金的成本在2.23%,另外中国太保2012的每股内含价值上升19.1%,净资产上升25.2%,当然这个有H股定向增发的因素;2、说实在,银行的利差也是有大小的,如我3年前的一笔的住房按揭,利率是25年期6.55%打7折才4.585%,我存个二年定期利率3.75%,还可以享受复利,所以说银行也是在某个地方利差大,有的地方利差小。保险的资金成本也应该是这个道理。)
当然保险公司的经营并没有这么简单,其中近期保费的增长乏力是最大的问题,没有保费,保险公司就维持不下去,所以需期待递延税的出台,还有就是获得的资金的成本要足够低,你也是为什么保险公司在逐步退出银保这块的缘由。
当然如果在行业低迷期,所处环境艰难期(资本市场的持续低迷),公司并没有显示出明显的困境,正是投资这类企业的最佳时期。我想如今的保险公司正面临着这个的机遇,对我们投资者来说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
这也就是我投资为什么是保险不是银行的逻辑,如有不成熟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