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2008-07-08 22:40:31)
标签:
中国平安长期投资显现 |
分类: 原创 |
平安到底怎么了?是什么原因促使平安比大盘熊上加熊呢?市场传来了声音,一是投资富通出现巨大浮亏;二是在税务检查发现问题。
真的如此吗,我们先来说说这二个问题对平安投资的影响
1、投资富通产生巨大浮亏,这确实是板上钉钉的事,一句话确有此事。但产生巨大浮亏对平安的估值产生如何的影响呢?我们先不说其浮亏是100亿。相反如果是浮盈100亿元呢,会对平安估值影响几何?我们都会认为对估值影响不大,浮盈只能结合按照增值额计算其增加的价值,也就是说你浮盈100亿,那么价值就是上升100亿,折合平安就是约每股1。3元,那么浮亏呢,我想当然也应该是减值1。3亿元。如果真是因为投资损失造成平安股价“飞流直下三千尺”,那我也算是明白和领教我们那些主力的真正水平了。
2、在税务检查发现问题。这个其实公司已经公告澄清,澄清指出国税局对其的税务检查是常规性税务检查。而公司一向以企业治理规范出名,如2007年4月,在亚洲权威金融刊物《财资杂志》颁发的年度“最佳治理公司”大奖中,中国平安凭借国际化标准、公开透明、严格规范的治理机制,被评为中国企业最佳治理第一名。2007年6月,中国平安被亚洲著名杂志“Corporate Governance Asia”及亚洲企业各界联合评为“亚洲企业治理2007年度杰出表现奖,并成为首次入围的中国大陆金融及保险企业。如果相信平安在上市公司的治理地位,我们就有足够理由相信平安不会在财务犯错误甚至作假,因为这太原则性了,平安真的犯不着,也不会愚蠢到这样的地步。
那么保险公司的价值到底取决于什么,股市的剧烈波动对其估值到底有何影响?
平安证券的邵子钦认为保险上市公司的估值取决于其内涵价值,从美国历史数据看,投资回报率与股市波动基本无关,而是与债券回报率高度拟合。她还认为投资者担心股市的波动会造成保险公司会计利润大幅波动是不必要的,实际上保险公司的净利润波动远较股票市场平滑,因为保险公司拥有灵活的资产配置,同时资产回报率具有跷跷板效应、浮盈的蓄水池效应,且保险股的基本面比以往更为确定。
如果经过研究确实如此的话,那么作为中国最佳治理结构、第二大寿险的平安保险的成长空间是可以想象的,因为以下的结论是可以确定的。
一是寿险行业增长的长周期性,而中国的寿险还处于婴儿阶段。有专家认为中国的保险行业尚处在台湾的80年代,国寿金控在一个小小的台湾能够成长为参天大树,何况在我们泱泱大国,别忘记二十一世纪必将是中国的世纪。
二是保险行业受益于加息周期。随着通货膨胀的越演越烈,中国已经处在再次加息的前夜,甚至有分析师认为今年还要加二次息,而保险行业是市场上仅有独有的受益行业。
三是足够低的估值。与去年相比3折都不到股价无疑为给中国平安提供了足够多的安全边际,就是最严厉的分析机构也会给出至少50元的估值,而AH股价的倒挂也无疑说明了中国平安是最没有水分的A股公司之一。
市场走向哪里我不知道,但中国平安的现在的股价无疑已具有长期拥有的价值。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远因为站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