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也曾跑到荧幕的反面,从大人磨火烟的烟雾中奇怪这光与影的魔术怎么出现,喜欢在放映机放映的空闲把手档在镜头前,让大荧幕投射出比如狗和鸭子的形状,自己最拿手的是大雁,只不过自己当时年纪小,这种露脸的机会小,从此养成自卑的个性,影响终生。
大学填报志愿,重点第一志愿填报了---北京电影学院,虽然自己高考的分数线上了普通线(估计上这个学校的概率很小),但总是梦想---倘若不是被飞行学院第0批录取,也可能自己就是巩俐的同学了,或者是贾樟柯第二---呵呵,你不能让人没有了做梦的权利。当然,那时候,巩俐刚演了红高粱,正红的发紫。
红高粱演的时候,爸爸妈妈先看了,坚决而依然的没让我们看,说-----少儿不宜。
那时候,这个词是票房最好的保证。
然后我也是在这个词的引导下,看了不少非常恶心的中国原创电影。侠女被掀开被子,白花花的一片,日,啥也没看到,然后,然后就没了,这被子下到底是什么啊---就此问题困扰了我好久,然后集中在广汉在唐老板的三级和毛片中被强力轰炸了下,了解,明白,哦,只有恶心,没有冲动。
看的最好的一部电影是————天使在人间,我靠,人世间还有这么漂亮的女子----,然后我一口气,连着看了2遍,看的头晕脑胀,荡气回肠。
薯条==---,那个什么东西,听都没听说。
女演员是艾曼纽·贝阿,法国人---真是个美女啊,她影响了我终生对女性的审美倾向。
看了再一次闭眼的电影----黑太阳 731,这个电影,不说也罢。
其实这个时候硬碟已经代替了电影,估计很多电影院已经到了倒闭的边缘。
上了大学,又看不少露天电影,都是大家集合,穿大衣带小板凳,队干部一声巨吼,坐下,电影开始,哇塞,又是大决战-----,战争政治电影,中国这能代表世界全世界的领先水平,从小人物到领袖,从长镜头到蒙太奇分切,都体现出中国导演和大量群众演员的功力。不错,好看,就是看的太多了点。
第一次正规坐到广汉电影院看正规电影的时候(三级和毛片就不算了哈),是著名的大话西游。
哈哈哈哈,太好看了,就是没看懂。
然后陆陆续续这个电影我看了7--8遍,一直到在人民电影院(已经回到乌鲁木齐)把2集一起看了一遍,才真正看明白,本来就喜欢周星驰。也认为这个电影是他的极限,当然,大话西游到4--5年以后才突然火了起来,说成后现代的经典,那时候,我已经对此电影心如止水了。
当然在常州飞行的时候,陪了几个美女又看了好几遍----喝酒喝了一晚,什么也没发生。这种事情成了我一生最大的悲哀。
后面就养成了看电影的习惯,从航校搭火车回家,在成都看了---机械战警,1,2,3.三个假期,我都佩服自己的毅力,成都那么好玩,怎么自己一个人都去看了电影。火车被大水冲到西安,看了 终结者2(严格的说,是投影,还不算是电影),惊叹,电影的特技已经如此,电影还如何突破,感慨自己,廉颇老矣,夫复何求。
然后认识了更多的美女,培养成看电影爱好的成了自己的老婆,本来就喜欢的,基本上跟自己没什么缘分。
喜欢的美女很多,聊起来,多是---哎呀,人家没什么爱好,就是--恩喜欢看个电影了,不要了,真的不要了----,你烦不烦,我说不要给我夹菜了吗,你怎么一个劲的老夹,一看就是没情趣的人,给我滚远点。
然我我就滚的远远的。
那只好一个人去看电影了,比较夸张的都是,在重庆或者上海,打车上百元,然后找一家电影院转进去,沉浸在自己意淫的世界里,比较难突破的记录是在上海永华电影院,卖套票,然后我一天过夜时间,看了三场。
记忆中在德国看了2场电影,德语的--还好是动画片,冰河世纪和花木兰。
真是,说起看电影的故事真是说也说不完啊。
胡乱说几句,在94年,还是在飞院,看了最震撼自己的2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 和阿甘正传,我一直以为,这是我看到的迄今为止最优秀的电影。
阿甘正传里的那个羽毛,那组长镜头,天地之悠悠,眼泪之哗哗,自古电影如美女,不分人间幻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