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万米高空之上,行色匆匆的已经不只是人,食物也在传播流转。聚散之间,衍化出不同的形态和风味。也还是伴随着轻松的一声“叮咚”,安全带灯熄灭了,人们可以自由走动,也到了乘务员分发热餐的时间。
飞机轻微的晃动,发动机声音是美妙的和声,我们这集的主人公,也是舌尖上的航班真正的主人,飞机美食上的缔造者,乘务员同志,登场了。
他们换上轻松的舞鞋,轻收臀部,微抬下巴,脸上发出淡淡光,要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完成发餐,供水,收餐的工序,面对的上百名旅客挑剔的味蕾,他们熟练分发餐食的工作已经变换成一种舞蹈,手中是茶壶是悠扬的乐器,摆放着小山一样高热餐的餐车是舞蹈的道具,鸡肉和牛肉,米饭和土豆,伴随着飞机轻微的晃动,发出沙锤般悠扬的律动。熟悉乐律的旅客一定感觉的到,冬踏冬踏,四拍,这是飞机驾驶舱的机组放着《最炫民族风》的乐曲在开飞机。
飞机客舱,空间狭小。食物加工设备的简陋,用餐环境的拥挤并不妨碍这些优美的舞者在空中餐食的舞蹈,让空中美食在舌尖上绽放。乘务员,高空作业的职业的美食人。他们踩着四拍节奏,用餐车和茶壶,舞出优美的节奏,用汗水征服挑剔。
中国夏季,太平洋吹来暖湿的季风,伴随着雷雨大风,航班延误取消,又到了乘务员最忙碌的季节。一大早,乘务员到飞机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检查配餐,再次摆放,更细密的梳理,份数,种类,米饭,面条,素餐,它们安静的躺在烤箱里,等待着飞机起飞后的唤醒。烤箱经过无数次的擦拭,发出幽幽的蓝光,咖啡,茶叶,检查饮用水是否满格,烤箱是否正常工作,各种饮料层次摆放,碧林的橙汁一定要摆出个大大的正点两个字,否则航班延误了,饥渴的旅客一定会吃了乘务员。
乘务员同志轻轻的清点,1,2,3,4,又是四拍,旁边的机长有时候会帮忙,在傍边读着《人民日报》为大家加油鼓劲,飞机上,这是要翩翩起舞的热身。
飞行烹饪,没有传统的锅具和食物之间的媒介,靠烤箱的热力作用产生出奇妙而丰富的烹饪方式。电动的高温加热使食物迅速从冰冻状态变成口中的美味,方便快捷而且健康,这个秘密的发现使人类飞行的烹饪史前进了一大步。
飞机热餐的烹制必须使用飞机上的烤箱,秘诀掌握在乘务员手中。在烤箱的高温和蒸汽中,飞机上的餐食的冰碴慢慢融化,出水,渗出香味。飞机起飞后,就是空中食物加工的开始,烤箱温度设定,时间不够,食物没有加工好,稍高又容易焦糊,烤箱温度和加热时间长短,全凭乘务员的手感和经验精准控制,貌似并不兼容的米饭和面条,土豆和肉类,这些半成品,在200度的高温中,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炭火烤箱里,是金属餐盒里的食材。事实上,这些食材新鲜和味道都远不及经过油煎烹炒出来的味道。到高空餐食美味奥妙就在于,这些食物在烤箱脱水过程中会自动转化出大量鸟苷酸盐,有强烈的飞行食物的味道。这些食物,在金属餐盒的热导下,被加热,起糊,直到表面形成凝胶,米饭和面条,食物胶团韧性极强,口感十足,食物被乘务员拿出烤箱,借助万米高空的阳光和干燥,烤箱中食物上表面的水蒸气慢慢蒸发,鲜美的味道一点点凝聚。和餐馆的食物相比,航空食物品相虽不整齐,但却是稀有的难得的美味。
航空热餐追求食物的新鲜生嫩,猛火急攻,尽可能缩短烹饪时间,不仅如此,乘务员还要根据旅客的数量与餐车的数量,调整配发的距离,调整走路和说话的节奏,“抄起”餐盒,甩到旅客小桌扳的时机。送餐的过程,烹饪仍在继续。
这正是:相逢是问候,热茶咖啡矿泉水,分手是祝福,米饭面条排骨饭,(横批,有火腿肠吗?)乘务员举手投足,干净利落,乐感十足,脸上是职业的微笑,扭胯,抬手,送餐,倒茶水,是充满四拍节奏的舞动,如果这是一出戏,只有大幕拉起,也就是享用的那一刻,空中食物才完美亮相。如果这是一场舞,乘务员就是完美的舞者,在身体的摆动中,传达热量的交换,这是旅客更喜欢最天然的方法。这也是食物的传承,恰恰是在这最平凡的飞行生活中。
空中美食的传承,离不开挑剔的旅客美食家丰富的阅历和敏锐的味觉,它目睹和品尝着与飞行供餐用餐相关的每一个细节,他们是观舞者,更是飞行餐食文明的伟大书写者评价者。而在落地后,他们收到对乘务员满意度评价的短信回复打上满分的回复,则是这场高空舞蹈盛宴奏响的最强音。
不管是否情愿,飞行总是向前,总在催促我们,要赶到时间的前面。人们整装,启程,起飞,落地。飞机无论怎么样,它只会朝前飞,笔直的方向,高速的运动,换来时间的流转,而航空美食,舌尖上最美的律动,这最美丽的舞者,就是他们,乘务员。哪里有舞者,哪里就有掌声
舞蹈吧,乘务员同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