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罗米艺术课
罗米艺术课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389
  • 关注人气:16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三岁孩子讲《论语》

(2009-01-13 12:08:21)
分类: 教育

    我们常常会为自己年幼的孩子说了句什么话,懂了点什么道理表示出相当的惊讶,很多时候是源于家长的虚荣,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是多么的与众不同,顺便不切实际的憧憬一下自己孩子的远大前程。不过更多的时候是因为我们大大低估了他们的理解水平。事实证明,一个三岁孩子也完全能听明白《论语》。

    我现在正在做这样一个尝试,开始试着一句一句地给儿子讲《论语》。儿子前几天刚满三周岁。开始给他讲第一句,还在一个月前。出于很偶然的原因。他脾气很不好,常常因为我们听不懂他的话生气着急大哭大闹,有一天情急之中我想起了“人不知而不愠”,把他叫起来,说告诉他一句很厉害的话,其实是为了分散他的注意力。他一直对未知有着浓厚的兴趣,马上停止哭闹。我把“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说给他听。他听不懂,所以不哭了,问是什么意思。
    稍稍解释了一下:人不知,就是别人没弄明白,不知道。不愠,就是不生气,不着急。意思是如果妈妈没有听懂你说的话,你也不要着急,不要生气。如果你不着急,就是真正的君子。”他接着问君子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了不起的人,不仅有学问,而且很勇敢,从来不着急(如果讲有修养他肯定听不懂,要解释的如果太多,就会冲淡主题嘛)。马上这就起作用了,我又接着问他想不想成为君子,他当然地说想成为君子。
    等他安静了,我又考虑何不一起把《学而篇》第一段告诉他呢。这样就开始了给三岁儿子说《论语》。先只大略告诉他《论语》是一部非常了不起的书,包括了许多人生的道理,想要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就要学习它。儿子一直希望能为一个了不起的人,所以这对他还是有吸引力的。然后告诉他这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书,大致说了一下孔子,孔子他以前从未听过,也完全不能与他已知的常识挂钩,所以他兴趣不大,我只告诉孔子是我们中国文化的圣人,是真正的了不起的人。然后正式把第一段背给他听。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时习之,是讲学到的东西,常常都可以用得到,是不是非常高兴快乐呢?举个例子,你学了英语,

hello,看到叔叔阿姨、爷爷奶奶,都给人家说hello,人家夸你很棒,你是不是很高兴?他说是的。还有,你背了诗“水光涟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有一回看到湖水,你还把这个诗背给姥姥听,姥姥说你聪明,你高不高兴?完全听懂了。所以进一步,说还要认真学习才行啊,这样才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才可以更高兴。
    有朋自远方来,是说你的好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了,你请他吃肯德基,吃薯片,你们一起玩,快不快乐?他说很快乐。我问他,你的什么好朋友从远方来呢?他想了想,说到了老家的七岁的表哥。
    人不知而不愠,再和他一起解释了一次。我告诉他说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时别人听不懂,也不要生气,不要着急,慢慢说,慢慢告诉人家,如果别人听得懂,你就高兴,如果听不懂也没有关系,听不懂你就自己干自己的,就行了。我还告诉他,妈妈有时候说的话你也听不懂,所以我就慢慢教你。你有这么多不懂的东西,在幼儿园老师也是慢慢教你的,老师有没有着急啊?妈妈有没有着急啊?这样一对比,他就明白了。所以说,遇到别人不明白的时候就慢慢地说,这样就是君子的做法,君子不着急,就很帅,一着急就太丑啦。
    很明白的话,效果很好,我们一起说了几遍,然后在我的提示下,可以背出来了。他自己还可以举出例子来。关键是我发现,最近急躁的现象的确改进了很多,当然不全是这句话的作用,但是他现在常常在自己认为表现很好的情况下说自己像一个“君子”,可见这个“价值观”还是建立起来了的。
    所以,老祖宗的东西真是了不起啊,我自己一直是非常非常喜欢《论语》这部书的,尤其喜欢南怀谨老先生的《论语别裁》,也正是屡读屡新地体验中,我想到可以对三岁的孩子试试。
    接下来又给他顺着讲了后面的,以后再接着说。希望可以开拓一下与孩子相处的思路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