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生辰纲的双方主智较量
(2018-06-12 19:57:48)
标签:
和谐健康健心成功文化 |
分类: 脑业 |
智取生辰纲的双方主智较量
《水浒传》第十六回,关于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情节,以晁盖、吴用等七人的成功得手为标志,也是水浒传中颇为精彩的一段。充分显示了吴用作为智多星计谋智能的出色发挥。
按照心智理论中七智中的核心智能中“主智”的七个要素来分析,可以看出双方的主智较量中,晁盖、吴用一方处于明显的优势。成功也就成为必然的结果。且看书中的描述来体会:
首先,从行为主意可行性看,在书中是这样描述的:吴用笑道:“我已安排定了圈套,只看他来的光景;力则力取,智则智取。我有一条计策,不知中你们意否?如此如此。”晁盖听了大喜,攧着脚道:“好妙计!不枉了称你做智多星,果然赛过诸葛亮。好计策!”吴用设计了智取和力取,两套方案。看对方的来头具体决定来应变,有了优选方案,又有应变的备选计策,这就使得具有软硬两手准备的智取生辰纲的行动方案具备了可行性。
而且智取生辰纲的行为步骤设计也很严密,足以解除对方的疑虑:且看文中的描述:当白胜挑酒上冈子时,两桶都是好酒,让假扮贩枣客商的七个人先吃一桶,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对方看着,只是教对方死心塌地相信是纯粹好酒。此后,吴用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瓢里,只做赶来饶他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劈手夺来,倾在桶里。这个便是计策,都是吴用的主张,这个唤做“智取生辰纲”。至此,巧妙完成了酒里下药的过程,也彻底解除的对方的疑惑戒备心态。严谨的细节设计,强化了“智取生辰纲”的可行性。
从行为主意合理性看,正如书中公孙胜对晁盖所说:“这北京生辰纲是不义之财,取之何碍。”就使得这次智取生辰纲在道义上具备了封建社会民间反腐败的合理性。
从行为主意条件性看,智取生辰纲的实施地--黄泥冈,位置偏僻,又是晁盖、吴用一方十分熟悉的地方。智取生辰纲的时机正是酷夏炎热,对方在此地必然具有疲劳歇息和饮酒解渴的客观需求。晁盖、吴用一方据此有利条件,精心布局,以逸待劳,就使得这次行动具备了天然的有利条件。
从行为主意负效性看,就是事成后,会面对官府的通缉追捕。对此,他们也提前做好了事成后上梁山造反,让官府对他们奈何不得。
从行为主意风险性看,对方的运送生辰纲的路径,时间和运送方式,都在晁盖、吴用他们的侦查和预料之中,智取所冒的失败风险显然已经降低到了最低程度。
从行为主意耗费性和功利性来看,酒是智取生辰纲的道具,一桶是自己的人喝了,一桶是当场卖了钱的,可以不算为成本耗费。在智取生辰纲全过程中的唯一可以算是成本耗费的,大概就是事成之后,晁盖、吴用他们把原来车上的枣子都丢在地上,换成价值十万贯的战利品生辰纲。对比之下,这个枣子的损失耗费价值简直可以忽略不计。所得收益之大显而易见,其功利性可谓显著。
而相比之下,护送生辰纲的官府一方采用的办法就显得漏洞百出:
从行为主意可行性看,梁中书采纳的是杨志所出的似乎很可行的假扮挑夫秘密运送的计划。但这个计划缺少有效的保密措施来保障实施。正是由于当时官场做事的保密程度太差,运送生辰纲的时间和行程随后就被晁盖、吴用他们所全部掌握,使得这个秘密运送计划变成了一个最不可行的方案。
再次,从行为主意条件性看,杨志是个脾气暴躁,又缺乏团队管理能力的武将,只会动辄用藤条打人,逼赶前行。加之其此前的身份又是犯罪的囚徒,在随行众人面前,也缺乏令行禁止的威望。那十四个人也是假扮挑夫,并不具备吃挑夫这碗饭的身体素质。从气候看,正是五月半天气,虽是晴明得好,只是酷热难行。这些都是造成运送生辰纲失败的不利条件。
从行为主意负效性看,位居北京大名府留守要职的梁中书,买了十万贯庆贺生辰礼物金珠宝贝给东京的当朝太师岳父蔡京,是朝廷的腐败风气蔓延,加剧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民间对于官府的不满情绪,形成了宋朝末年官逼民反的不稳定社会现状。“智取生辰纲”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小插曲罢了。
从行为主意风险性看,不仅是保密工作不好做,而且肩负此次行动总负责的杨志在众人心目中缺乏足够的威信。尽管杨志对于在黄泥冈歇息的风险有足够的认识,也采取了不让大家在此地停留的强力制止措施,在运送团队中还是难以形成共识和有效的配合。
且看书中的描述:当时一行十五人奔上黄泥冈来,歇下担仗,那十四人都去松阴树下睡倒了。杨志说道:“苦也!这里是甚么去处,你们却在这里歇凉!起来,快走!”
可见杨志对于此处歇息的风险还是具有十分警觉。但众人却很不配合:众军汉道:“你便剁做我七八段,其实去不得了。”杨志的办法就是拿起藤条,劈头劈脑打去。打得这个起来,那个睡倒,最后杨志也无可奈何。看这杨志打那军健,老都管见了,也说道:“提辖,端的热了走不得,休见他罪过。”杨志道:“都管,你不知,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地名叫做黄泥冈。闲常太平时节,白日里兀自出来劫人,休道是这般光景,谁敢在这里停脚!”两个虞候听杨志说了,便道:“我见你说好几遍了,只管把这话来惊吓人。”
此处2个团队骨干虞候跳出来公开唱反调,还挑唆老都管:“杨家那厮,强杀只是我相公门下一个提辖,直这般做大!”随后,老都管也不和杨志保持一致,开始附和大家。
老都管先采取的是建议的口气道:“权且教他们众人歇一歇,略过日中行如何?”杨志道:“你也没分晓了,如何使得!这里下冈子去,兀自有七八里没人家。甚么去处,敢在此歇凉!”
遭到顶撞后,老奸巨猾的老都管接下来采取的是坐山观虎斗的策略。道:“我自坐一坐了走,你自去赶他众人先走。”
杨志继续努力,孤军奋战,拿着藤条喝道:“一个不走的,吃俺二十棍。”众军汉一齐叫将起来。数内一个分说道:“提辖,我们挑着百十斤担子,须不比你空手走的。你端的不把人当人!便是留守相公自来监押时,也容我们说一句。你好不知疼痒,只顾逞办!”杨志骂道:“这畜生不呕死俺,只是打便了。”拿起藤条,劈脸便打去。
接下来,老都管竟然出头阻拦杨志,喝道:“杨提辖且住,你听我说。我在东京太师府里做奶公时,门下官军见了无千无万,都向着我喏喏连声。不是我口浅,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相公可怜,抬举你做个提辖,比得草芥子大小的官职,直得恁地逞能。休说我是相公家都管,便是村庄一个老的,也合依我劝一劝,只顾把他们打,是何看待!”杨志道:“都管,你须是城市里人,生长在相府里,那里知道途路上千难万难。”老都管道:“四川、两广也曾去来,不曾见你这般卖弄。”老都管仗着自己地位显赫,见多识广,根本看不起杨志。杨志道:“如今须不比太平时节。”都管道:“你说这话该剜口割舌,今日天下怎地不太平?”
由此可见,大家缺乏危机感。老都管还用粉饰太平的官话攻击杨志。一时成为众矢之的,陷入孤家寡人的杨志只能选择妥协,默认了大家可以在这个最不安全的地方黄泥冈稍息。给晁盖、吴用他们实施智取生辰纲创造了可乘之机。
对大家要喝酒,杨志起初也是竭力制止的。调过朴刀杆便打,骂道:“你们不得洒家言语,胡乱便要买酒吃,好大胆!”众军道:“没事又来鸟乱。我们自凑钱买酒吃,干你甚事,也来打人。”杨志道:“你这村鸟理会得甚么!到来只顾吃嘴!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勾当艰难!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可见,杨志对风险的预感还是有的。
但是,最后当看到假扮的贩枣子客人喝了一桶,又另一桶的半瓢。大家又提出要买酒喝,老都管见众军所说,自心里也要吃得些,竟来对杨志说:“那贩枣子客人已买了他一桶吃,只有这一桶,胡乱教他们买吃些避暑气。冈子上端的没处讨水吃。”杨志寻思道:“俺在远远处望这厮们都买他的酒吃了;那桶里当面也见吃了半瓢,想是好的。打了他们半日,胡乱容他买碗吃罢。”
最要命的是,杨志见众人吃了无事,自本不吃,一者天气甚么热,二乃口渴难煞,拿起来,只吃了一半,枣子分几个吃了。
至此,杨志对于喝酒的风险防范心理被彻底打破。自己随后也被药力蒙倒,失去了知觉和反抗能力。双方的智慧较量结局,读者都可以看得出来。
从行为主意耗费性和功利性看,运送生辰纲的人力耗费不算大,老都管和两个虞候又将一小担财帛,共十一担,拣了十一个壮健的厢禁军,一行共是十五人,人力成本虽不算高,但运送人员负担偏重,正如书中所描述:那十个厢禁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对老都管说道:“我们不幸做了军健,情知道被差出来。这般火似热的天气,又挑着重担。这两日又不拣早凉行,动不动老大藤条打来。都是一般父母皮肉,我们直恁地苦!”而十分重大的安保责任全赖在杨志一人身上,导致安全送达的目标难以实现,官府护送生辰纲的谋划与实践最终失败也就不可避免了。
智取生辰纲的双方主智较量,通过以上解析,相信读者可以得出结论,主意双方都有,但主智却差异很大,是主智优劣决定了事情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