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吉林洪灾:化工布局严峻考验地方施政水平

(2010-08-12 10:47:56)
标签:

杂谈

化工桶事件新亚强自认不是企业责任

化工布局严峻考验地方政府施政水平

 

调查
本报记者 刘建锋
   
    2010年8月3日中午,吉林省吉林市永吉经济开发区上海街20号,初亚军在四楼会议室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我不认为我有任何责任,这是天灾,我能怎么办?”
    初亚军是非国有控股企业新亚强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的控制人,7月28日,新亚强公司和吉林众鑫集团的7138只化工桶被洪水冲入松花江,引起吉林市及松花江下游居民的恐慌,赖吉林省政府全力组织打捞,化工桶方得免大量流入国际性河流黑龙江。
    这7138只化工桶中,有6064只从新亚强公司院内流出。
    新亚强公司和吉林众鑫集团仅一墙之隔,洪水过后,两家公司之间,只剩下一堆烂泥和破砖。
    化工桶事件发生后,多家媒体对新亚强有过报道,但8月3日初亚军对中国经济时报和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说,自己此前没有接受过其他任何媒体的采访。而众鑫集团,则所有媒体记者都不曾找到其负责人,永吉县委宣传部的一位女干部也说,众鑫公司里根本找不到人。


初亚军:纯属意外天灾


    没料到这个地方会有这么大的洪灾,就当吉林倒霉,当我倒霉一回,初亚军对记者说。化工桶事件后,吉林市水文局表示,经测算,7月28日温德河的水位之高,为1600年来仅此一遇。
    温德河,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现场踏勘,是一条绕经永吉县城注入松花江的小河,即便洪水过后,其在新亚强公司附近的河床宽度,最宽处目测也仅十余米。但这条小河在7月28日涌出的洪流,不只卷走了7千多只化工桶,还摧垮了永吉县通往吉林市的交通枢纽温德河大桥。
    记者发现,温德河绕经永吉经济开发区时,有一个拐弯,新亚强公司恰处于拐点,当河床已经容纳不下一夜暴雨后急速高涨的大水后,水流漫出河道直接通过300米外的新亚强公司和吉林众鑫集团的厂区冲向低地。
    “28日早晨6点我接到电话,说上游要泄洪,让做好准备,9点左右泄洪,7点零5分我赶到公司,看到地上漫点小水了,当时雨不大,我开车到靠近后墙的锅炉房边看情况,下车看才十分钟,水就涨得开不了车,到7点半,眼瞅着空桶漂起走,太快了,根本来不及转移。”初亚军说,温德河是很小的河,怎么也想不到这么小的河会发这么大的水。
    8点,初亚军看见产品桶和原料桶也都被洪水冲走,9点,公司围墙倒掉。通讯断绝,公司68人困守办公楼。直到下午3点,才偶然接通电话,吉林市区的一个朋友,是某银行行长,来电问,是不是你的桶?


自认不是企业责任


    初亚军说,当时并没有想到打捞桶,人都顾不上,还在楼里等待救援。
    我觉得,第一个提出打捞的干部,真的了不起,初亚军说,我都没有想到,觉得冲走就冲走了吧,算企业损失惨重,只能认了,那些原料桶密封很好,就算漂到海里也不会有事,产品桶本身没有污染,我当时觉得,也污染不了松花江。
    直到下午5点,救援者将新亚强公司员工全部转移出去。第二天,洪水消退,新亚强公司组织员工找回460只桶。
这天,化工桶流入松花江,已经成为大事件。
    初亚军指责媒体造谣:“有人说,公司已经被武警接管,王姓负责人被刑拘,连我的姓名都搞错了,实际上根本不是这回事。”
    他认为,此番洪水来得突然,没有接到准确的预报和通知,不可能在一个小时内转移数千化工桶。
    至于建厂,选址、安评、环评、验收,都有正规手续。他否认2006年9月环保部督查时对其作出的“未批先建”结论,称各项手续齐全。
    而据南方周末报道,7月30日,国家环保部东北督查中心主任文毅曾向南方周末短信证实,“据省市环保部门查询,两个化工企业均有环评审批和环保‘三同时’验收手续”,
    8月6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吉林省环保厅采访,该厅办公室主任拒绝就该事提供任何信息,称,省委没发话不能接受采访。

 

水源地开发区越位招揽化工


    除了新亚强、众鑫集团,中国经济时报记者8月5日发现开发区内还有吉林奥克化学有限公司、吉林市昌杰硅化学有限责任公司、吉林环通化工有限公司等化工企业。
    依照“吉林永吉经济开发区”被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时的产业定位,这些企业原本不应出现在这里。记者查询资料这一开发区最早成立于1993年,原是永吉县城东开发区,在1998年被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当时批准的产业定位是:汽车零部件、机械加工、食品加工和新型建材。
    但在招商广告上,开发区突破了产业定位,公布为:“生物医学科技、汽车汽配机电、农林牧渔、食品饮料化妆品,”,并称:“永吉经济开发区自成立以来,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对事权进行了最大限度的下放。”
    以“化妆品、生物医学科技”,经济开发区引进了多家“精细化工”企业,2006年,永吉县在5年计划中这样说到对化工产业的憧憬:“以开发区工业园区为重点,加强有机硅系列产品的开发、研制、生产,加快各种表面活性剂、工业助剂、环保系列化工产品、高分子分离系列产品的生产。大力引进和建设高性能、高附加值精细化工项目,加速精细化工的产业、资本聚集。到2010年,全县精细化工企业达到20户以上,年产值达到15亿元以上。”
    由于永吉地处松花江上游水源地的地理位置,该县大力发展化工业的举措引起位于松花江畔的吉林市市民的不满。
    对于该不满情绪,吉林市发改委副主任刘杰在8月5日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解释说,按道理永吉经济开发区内的化工企业确不应该存在,应该布局在吉林市的北部区域,而非现在吉林市南部上游永吉,将其纳入化工循环经济园区更合适,但尴尬的是,目前是省管县,永吉县的项目立项,不需要吉林市批准,直接找省里批准就可以。
    该经济开发区实际上为入驻化工企业提供的服务项目之一,是极力排除来自上级环保部门的压力。
    据报道,2006年环保部督查时指出开发区内企业属“未批先建”,有的企业缺乏环评手续,而督查组成员很快收到开发区官员送来的环评书,批复显示是两年前,红色印章却油漆未干。
    新亚强公司综合部部长孙洪钧告诉记者,公司排放很低,污水经专业处理后排往十米外的污水处理厂,空气排放也一定是达标的。但孤榆树屯的村民告诉记者,污水处理厂,检查的时候一定会开,平时就没人能监督了,几家化工厂开的时候,空气中怪味很重。

 

松花江深陷化工巨利渊薮


    2005年吉林石化污染松花江事故,曾导致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引咎辞职。
    环保部副部长潘岳在2006年的全国化工石化项目环境风险大排查行动总结时说,7555个化工石化建设项目中,81%布设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域,45%为重大风险源。
    2006年,新亚强公司在永吉经济开发区的厂房建成,以“精细化工”和中国有机硅深加工行业的领军企业、产品质量控制指标高于国际同行水平、同时具有成本定价和产品定价国际话语权,以及每年不菲的税收而受到开发区青睐。初亚军表示,那时绝对不可能想到会在温德河发生这么大的洪水而造成这么大的影响。
    2009年,新亚强也曾意外发生火灾,初亚军解释说,那是一个员工穿了化工纤维内衣产生静电导致的,后来停产整顿,现在员工入车间,身上一切都是公司统一发的纯棉纺织品。
    2010年7月28日,这场更大的意外,造成了恐慌性的社会影响,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吉林市区调查了解到,当天吉林市民疯抢矿泉水,价格飙升,从每箱18元涨至25元、30元、50元、60元,还有人花80元抢到一箱水。
    而且吉林省政府紧急组织打捞化工桶,一位负责打捞的军人还因此殉职。
    初亚军在8月3日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吉林市确实有人问过他是否搬走,但自己目前还无定算。
    而化工桶事件发生后,媒体对吉林省重化工产业沿江布局做了大量报道,据称有黑龙江的专家呼吁,无论多大代价都应将重化工产业搬离松花江上游。
    对此,吉林市发改委副主任刘杰在8月5日说,永吉经济开发区的化工企业搬离或者说搬迁到吉林市北部的化工循环经济园区,对于以后集中防范化工企业的环境风险,确实是很好的事,虽说目前是省管县,但关键看吉林市的决心和力度,如果市委做了决定,搬迁那边几个不大的企业是有可能的。
    但对于有人呼吁将吉林省的重化工产业整体搬离松花江上游,他表示,目前以化工为代表的传统产业仍然占有全市产值的70%以上,化工产业产值在600亿元左右,新兴产业比重还不到30%,这个时候不可能摒弃化工产业,而只能通过鼓励发展新兴产业来改造和取代传统的化工业,而且,事实上2010年吉林石化已经完成了全生产线的升级换代,已经完成了对落后装置的淘汰。
    他认为,大搬迁基本不可行:“当年在这里建设第一个化工基地,肯定是考虑到它的水源、资源优势,化工产业完全离开水不太可行,也不可能因为有污染,就不发展化工,现在我们普通人的生活都离不开化工。再说整体搬迁需要付出太大的代价。”
    刘杰认为,以化工产业升级换代和强化对企业全过程的监管,将化工污染最小化,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现实之路。

 

园区能担保护松花江重任?

 

    刘杰的回答,实际上与吉林省的重大战略意志保持了一致。
    吉林省政府在2008年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吉林市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以下简称吉林化工园区)是我省石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整合吉林石化建成区、吉林经济开发区和吉林龙潭经济开发区的基础上,设立吉林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在省内产业布局上,以吉林化工园区为载体,新上化工类项目主要规划和布局,引导到吉林化工园区内。省内现有化工企业异地搬入吉林市的,优先安排在吉林化工园区。”
    8月2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走访了中石油吉林石化、吉林市化工循环经济园区,根据该园区的规划,吉林石化和化纤公司等整体作为建成区被纳入园区,所有入园新建的企业,将与这两家大型化工企业实现管道联通,以实现资源共享、污染排放共同治理。
    园区管委会主任崔振吉说,园区内三废治理设施齐备,建设项目中的防污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这一条规定执行率保证在100%,今年上半年松花江水质断面达标率达到了52.7%,在2009年国家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考核中位列第一。
    他认为,以园区化治理化工污染,可以担负起保护松花江中上游环境的重任。
    记者注意到,该化工园区并非仅有将吉林省内部分化工企业纳入园区,而是正积极对外招商。
    对此,园区工作人员说,每一个项目的落户,都必须有严格的环评。
    然而,2009年被媒体怀疑有泄漏的康乃尔化工,便被媒体曝光其环评听证会可疑,谁能监督好环评,对此,记者没有得到答案。

 

 

“达标污水”终排入松花江


    8月5日,记者问刘杰,目前的总量下,松花江已经屡次陷入污染事件,化工园区的对外招商,事实上也在增加排放源,他解释说,引进园区的企业,一定控制在污染很少的类型,主要瞄准的是高精尖技术的化工企业,产值大,排污少,而且,有一个排污总量控制。
    记者询问园区工作人员,化工企业产生的污水,经过处理后,排往哪里?回答是,园区引进精细化工企业,排污水量很少,而且处理之后可以循环使用。另一位官员则说,处理过后,达标了再排到松花江。

 

地方政府综合施政能力太低

不足以应对化工业沿江布局

 

    虽说官员一再强调以产业升级和园区治理应对化工产业污染,但下游市民认为,化工产业沿江布局,危险品由此放置在水源地,安全不免难测。
    记者在安监部门网站上发现,在化工桶事件发生一周前,永吉经济开发区曾组织区内企业开展应急演练,其中,吉林众鑫化工有限公司结合本单位的危险源状况、危险性分析情况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开展了应急预案演练。
    但这类演练并未能对付这次突发的大洪水。
    新亚强综合部部长孙洪钧在带记者目击公司仓库时说,原本是将仓库封闭的,但政府部门检查过后,认为封闭不安全,便敞开了一面,仅有挨众鑫集团那一面以彩钢板封闭,所以桶轻易漂走,但即使全封闭,大水冲击之下,钢板都被卷起,一样难测。
    不只是企业的管理,地方政府的综合施政水平尤其在这种布局下遭遇严峻挑战。

 

25日前永吉已遭过洪灾但水库泄洪仍不及时,28日大灾时仍无及时预警无疏散通知


    7月28日的洪水,其实并非陡然而来。吉林省气象局8月9日分析说,7月降水过程频繁,出现多站次的暴雨及大暴雨。主要降水过程分别出现在2日、4~6日、8日、20~22日、25日、27~28日和31日,过程降水量分别为19.1毫米、22.9毫米、19.3毫米、54.6毫米、16.1毫米、43.6毫米和18.6毫米。
    这与本报记者在当地采访获得的信息一致,仅吉林市境内便在27日前出现多起洪灾。据当地媒体报道,20日大雨“造成吉林市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水灾,其中吉林市永吉县和磐石市受灾最为严重。”
    从7月17日开始,国务院和吉林省几次召开会议要求做好防大汛准备,坚决克服侥幸心理。
    但悲剧仍然发生,居民与企业都没有获得有效的预警。
    以至于7月28日6时,洪水已经漫坝,老人董家平已经奔跑着喊醒了铁路平房区上百户人家,新亚强的初亚军从政府官员处获得的通知却是“上游可能在9点左右泄洪”。
    “从这次组织疏散的情况看,有很多人是我喊出来的。”洪灾过后变得沉默的董家平这样对新文化报记者说。
人们认为,上述情况表明当地政府的综合施政水平十分堪忧。
    8月3日,国家安监总局安全规划与评价研究室研究员汪卫国在《构建本质安全性化工园区报告》中说,从传统的点状、分散式分布过渡到面状、集中式分布,我们的安全体制、机制与法制以及安全科技远远跟不上化工园区的发展要求,他建议引入民间机构,在选址、布局、企业准入、建立应急机制等多方面加强参与。
    8月2日上午,在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过程中,中石油吉林石化副总经理鲁建春说,吉林石化在环保安全方面有过切肤之痛,教训刻骨铭心。
    但吉林这座化工城市,仍在发生这类环境事件……

 

 

水库超限,水文局警告落空

 

    根据吉林新文化报7月23日报道,当时有9座水库在汛限水位以上。

  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吉林分局对媒体公布,23日吉林地区20座中型水库中,胖头沟、庙岭、双阳树、亚吉、黄河、柳杨、官马、太平8座水库在汛限水位以上运行。5座大型水库中,星星哨水库在汛限水位以上运行。22日8时测量水位为243.81米,其汛限水位为241米。

  新文化报报道说:“25座大中型水库中,共有9座水库超过汛限水位,比例达到36%。”

  该报报道了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吉林分局工作人员的警告:“尽管目前有多个水库超过汛限水位,但由于现在正在加大力度排水,暂时没有重大危险隐患。但是,如果继续降中到大雨或者大暴雨,结果就不容乐观了。”

    事实是,25日、27~28日,吉林市境内又落了大暴雨。

    水库们溃坝、漫坝……强制泄洪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