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姑山,是汉中境内的一座小山,地处天台山下。哑姑山是一座小山峰,山上却小庙密布,碑石也很多,再加上风景秀丽,听一听哑姑的故事,比较好玩。我才进入汉江厂工作,当学徒工,一月十八元工资。星期天无事,和师傅师兄弟同入山中游玩,师父带着相机,给拍了这么一张照片。现在看来,已经象历史照片了,其实也就是历史照片。
和我一同的是师弟温峰,我们都是车工,他开铲齿车床,我开普通车床。不过他师傅是我师傅的师傅,水平很高,是上海机床厂车工中不露声色的高人。这位高人姓林,他也把我视为自己的爱徒,舍得教我们一些解决疑难问题的微妙技术。我师傅也很利害,手艺出色,出活极快。所以,我们几个,在厂里进行的一次比赛,前几名被我们包了,这一点,也令他二人有些得意。可是,到我走,也没学会他们的全部本领。我想,如果师傅肯教,徒弟肯学,车钳铣刨磨设计学成,对机械加工精通,大约要二十年才能学完。学成之后,算是大成,比一般的工程师,技术员利害多了。办个厂子,弄个机器,发明个什么算是小菜。
很感谢这些师傅,我知道,他们浑身的技术并没有完全传下去,主要是没有人要,年轻人不稀罕。你想给人教,人家不稀罕,你还会有劲吗?另外,师傅也没有必须教高深技术的义务,一般只教到会干活就行了。就算教得好,也没有什么奖励,于是有些师傅,就可教可不教。有许多技术,书本上并没有,培训班上也不多见,有点象武林秘诀。现在到处都说技工缺少,技术不行,技工荒,这怕是主要原因之一。
技术传播是一种传承,不同技术的传承各有方式,有其特性。如中医的技术,肉夹馍的配方,就不一样。传承至少要让会者愿教,不会者愿意学习,好的传承关系是一个极愿意教,一个极愿意学。怎么能做到这一点,我们现在怕还没有找到最有效的技术传承方式。所以,没有传承,老人的技术就会清零,就会让一代代新人重新从零起步,无法站在巨人肩上。不能站在巨人肩上,技术进步就慢,创新也就少。
所以,当务之急,是如何传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