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西藏,研究地貌,说冰斗什么的,都是雾里看花。真正到了西藏,无数冰斗呈现在眼前,才能品味到什么是冰斗。下面,就是在冈底斯主峰旁拍摄的一处冰斗地貌。
这处冰斗,海拔在五千米上下,它形成较早,因全球气温变暖,冰雪消融,雪线升高,我去时又值盛夏,所以,冰斗中除了岩石,空空如也,已经无雪。这处高山上的圆坑,如同巨大的坐椅,架在空中,向世人毫无保留地显示出它全部结构。
而寒冷时期,大雪纷纷,融冻交加,山上积雪凝冰越积越厚,不堪重负,纷纷下滑,皆滑入这个圆坑之中,不断下雪则不断下滑,最后坑中积蓄的冰雪壅起,翻过坑口那道石槛,从绝壁上跌落。冰雪沉重而锋利,真个是削铁如泥,下滑时,会将岩石刮起,一同滑动,日久天长,将冰斗越刮越大,刮得山脊如刀一般削薄,山峰如锥一般尖锐,这种山峰,就被称为“角峰”。下图中的尖山即是。有的冰斗中的积雪,消溶为雪水,则形成悬于高山的小湖泊,名曰冰斗湖。从天上看这些小湖泊,圆溜溜,绿莹莹,星星点点,如同上天撒下的一把把翡翠。如果有雪降落,周围群山变白,那就更是雪里宝石般的美丽。
天下有无数的雪山,也有无数的冰雪运动,奇巧地是,也就产生了无数的冰斗。这些冰斗,生于不同时代,发育于不同的地区,但冰斗千万,却如同一娘所生,模样出奇地像,想找个不同的另类还真是难事。如同一树之果,一丛之花,可见,大自然有其内在的规律,暗暗操纵着这些冰斗的发育。说起冰斗的形状,虽然不复杂,还真不太好形容,突然想起:它和一种东西的形状最象,这种东西,就是半扇蚌壳。冰斗就象仰放的蚌壳,中间有个洼,前面有道坎,后边有弧形大坡。这两处毫不相干的东西,长得如此形状相似,也算是天下奇事,其间,也不知有何关联。但其中隐藏有天地之秘,则是必然的。
正常冰斗的下方,会发育出冰河,也就是冰川,融入大冰川中。
但上游如果有更大的冰川由此经过,就会将冰斗下的小冰川刮去,并将沟谷下切,冰川越大,下切力量越大,最后将沟谷切得极深,于是冰斗就被悬空,高挂在上。图中这处冰斗,正是遭遇到这种命运的冰斗之一。冰川刮出的山谷,断面呈“U”形,这是它最大的特点。而流水切割出的沟谷,断面多呈“V”形,两者一望便知,甚易区别。
冰川地貌,以其干净明晰的结构,毫无保留,向我们表明它的身世,我们当然要好好感谢它们,感谢它们的慷慨大方,为我们提供一场场丰富的地貌演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