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公羽:努力推出更好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研究成果

(2022-04-02 11:17:48)
标签:

苏东坡

海南

历史

文化

儋州

分类: 苏学研究会

努力推出更好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研究成果

——首届苏学研究高端论坛暨第四届东坡居儋思想文化研讨会总结报告(摘要)

2019514日·儋州)

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在2019年中国旅游科学年会主旨讲话中强调:“期待专家学者发挥优势,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有力支撑,特别是希望推出更多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研究成果。”此次苏学研究盛会,不仅以论坛交流和论文集的方式,推出一批优秀的学术研究成果,而且组织启动“海南省东坡文化之旅·苏学专家行”,以实际行动把苏学理论研究成果,提升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研学游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确定了六个“海南省东坡文化之旅·研学游定点单位”,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认同和热情赞赏。这应当真诚感谢儋州市人民政府的关心与支持,感谢各位远道而来出席论坛的海内外专家学者,感谢东坡当年曾经走过的五市县政府和旅文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感谢沿途各地相关单位!

李公羽:努力推出更好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研究成果
论坛海大会场开幕式

李公羽:努力推出更好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研究成果
李公羽作题为《努力推出更好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研究成果》的总结讲话

此次盛会,我总结认为,至少有以下七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第一,学术研究呈现新的亮点。既有关于苏诗、苏文的文献研究的新角度、新观点、新材料,如对“饭颗山”、《子姑神记》、《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等钩沉稽古发微抉隐”,有新发现东坡致惠山清顺信的研究等,又有独辟蹊径、豁然开朗的新视野、新思维、新路径,如苏诗与北宋文化、苏轼书牍杂记及题跋之作的文学美感、苏轼的清代传播研究、《红楼梦》中的苏轼抒写、东坡饮酒书写、东坡儋州饮酒欣赏、从黄州儋州苏文创作比较谈苏轼生活态度的转变、苏轼“欲归”与“又恐”的矛盾心理解读、苏轼地理学思想研究、苏诗中的色彩研究等,拓宽了我们习以为常的东坡文献研究、学术争鸣的视野。

第二,坚持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更多的学术报告,结合现代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结合海南、儋州以及各东坡纪念地的创新发展实际,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开辟新的研究空间,推出新的研究成果。如结合三苏家庭教育的目标、苏轼文化品格对当代文化建设的启示、重估苏轼学术思想的历史价值当代意义、苏轼和陶诗中的家风传承、苏轼税收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等。这些学术报告,有史实、有思考、有启示,不乏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设性意见和思路。

第三,走出书本和课堂,以研学游结合、产学研结合,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从学术报告方面来说,例如:充分认识东坡文化对海南旅游发展的意义、论苏轼在海南的著述、东坡文化与旅游及经济价值元素、回望东坡光大苏学、苏东坡与海南海洋文化、苏东坡昌化江文化之旅考论、东坡美食之五情五味、东坡垂钓诗文指导开启新型旅游模式等。特别是《对兴建桄榔庵博物馆的几点思考》等论文,目标清晰,定位准确,调研扎实,思路开阔。最为重要的是,我们此次“苏学专家行”,开启了一个推进海南西部旅游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纪元:把东坡当年走过的路线,设计为海南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研学游精品。由海南省苏学研究会创意、策划的“海南省东坡文化之旅”,终于从规划方案,到落地执行。一个由专家学者发挥优势,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有力支撑,最终形成的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研究成果,在千年东坡行经之地,形成融合当代文明、协调现代社会的文化旅游新产品,成为东坡文化创造性传承、创新性发展的新成果,为形成群众性、常态化、市场化的东坡文化研学游消费新业态,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

第四,老中青学者促膝而论,海内外名士接踵而来。此次苏学研究盛会,开幕伊始,使我有两个惊讶不已:一是论文作者中出现了后,而且论文质量并非牵强。我们在海大主论坛报告中,不时听到“才疏学浅”“晚生冒昧”之类的谦词,以至于主持人不得不直接“戒勉”。另一个是,两位老同学,在本次论坛开幕式相见,算来握别已60年。中年才俊,以陈才智先生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专家,成为我们苏学研究的中坚力量。韩国安煕珍教授等长期从事苏学研究的海外学者,虽然第一次来到海南,但对东坡先生的岭海功业了然于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景仰之深,十分感人。

第五,媒体报道,力度空前。会议仍在进行之中,海南日报、南国报、商报、海南特区报、海口日报等平面媒体均已接连发表消息;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三大中央新闻网站,都是三天三篇专稿;海口广播电视台对论坛和东坡文化之旅现场采访报道;海南广播电视总台高度重视,东坡文化之旅启动仪式当晚,卫视“海南新闻联播”及时报道,并派出卫视强力的“潮起海之南”栏目团队,最佳编导、主持、摄像,一行五人,连续三天,全程跟踪,采访录制;省台西部新闻中心记者现场采访多位专家,制作专访;海南新闻广播的优秀主播林溪,全程随行报道。其他如东方卫视、凤凰网、新浪、搜狐、网易等,图文并茂,几乎与我们活动同步,详细报道。海口日报的“两微一端”,截至今天早晨,点击量已超20万。海口、澄迈、儋州等市县广播电视、内刊、政府官网都及时发声,报道进度,热情赞赏。省旅文厅官网及时转发海南日报的消息。国家文旅部官网也发布“东坡文化之旅”的消息。

第六,会务压力空前,各方配合精到。此次苏学研究系列活动,三天时间,七个现场,四场学术报告,六次赠送牌匾。长途转战,舟车劳顿。老专家不畏艰辛,年轻人义务扶助。海南大学苏学研究会各位同学,鞍前马后,夜以继日。

第七,现场发挥,精彩纷呈。因为活动场次多,而且多数现场情况难能预测,每每需要,客串主持及时到位,现场发挥。永庆寺一场,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会长陈才智研究员带领大家,面向东坡登陆驿站、面向浩淼南中国海、面向千里中原故土,三鞠躬,使“遥从海外数中原”的我辈学人,感慨不已;抵达儋州,欢迎晚宴,海南省苏学研究会副会长海滨教授,“先生悦之三杯酒”,使脚踏着东坡足迹的老少贤达,群情振奋。

当然,会议筹备时间仓促,完全由海大学子和苏学研究会工作人员承担大量专业会务工作,难免差池。第一,设备场地准备考虑不充分,主论坛现场未提供演播设备,有些专家准备的讲演课件无用武之地;第二,一些会务细节,没有及时调整和落实到位。如事先预约了儋州东坡文化研究会陈德贤会长发表致辞,现场对接不准。第三,经费压力很大,接待等多方面只好因陋就简,以致于不少高龄专家也要二人同室。等等。我代表活动主办方,代表会务组,向各位深表歉意!

李公羽:努力推出更好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研究成果
儋州会场专家学者合影

不少专家以往参加学术会议,一般三两天即可往返,但此次会议主,同仁们出门在外已经长达四五天了。大家共同感到劳累、紧张、艰苦,但同时也不断感慨:充实、快乐、新鲜。东坡居儋三年,把儒、释、道文化的精华发展到了极致,其人格境界达到了传统士大夫人格的最高峰。东坡文化是在海南集大成,随之又反哺中原、影响世界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和鲜活样板。各位专家学者就不断挖掘、发扬东坡居儋思想文化资源,作出的广泛、充分、深刻的论述,就以苏学引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文化品牌建设,所提出的具体、新颖、实际的意见和建议,都是我们苏学研究传承和弘扬的重大成果,是儋州以至海南文化旅游发展和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推进力量。

海内外名士接踵而来,师从东坡。千年以来,绵延不绝,于今尤甚,于斯为盛!

感谢各位!

(根据录音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