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说了要体会一下,今天经过一番整理,贴上blog。对于田径解说还处于起步阶段,也没有一个现成的榜样可以拷贝,所以欢迎各位批评指正。
田径和足球不同,于球场上,我至多是个校队水平,却可以体会良多,狂喷不止,这得益于阅读比赛的能力。当你可以真正的看懂球,便可以侃侃而谈,娓娓道来,分析双方实力对比,战术打法,人员配置以及形势的发展变化,喷上90分钟,一抹嘴,甚感意犹未尽。
田径比赛,鲜有战术配合,没有阵型打法,唯有技术和心理的较量,而这两样,非田径专业的运动员或教练,谁都是门外汉。所以这就给解说出了难题,深入点评技术心理?这纯是越俎代庖,有装X之嫌。而如若仅仅播报比赛结果,陈述场面情况,则有如画蛇添足的画外音,无异于把观众当成了傻X。
尴尬、矛盾、dilema。不过在6天的解说中,结合以前的经验,我个人认为对于田径比赛的解说,应该充分考虑观众的需要。
首先完成对比赛结果的播报和陈述,这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尤其目前高水平的田径赛事,多在欧洲进行,字幕信息都是英文的,用汉语把结果做一播报,这是要素。
其次,结合比赛的进程,适当的加入技术上的分析。比如对于跳高项目,选手为何没有过杆?起跳点没有踩准?起跳高度不够?空中控制差?还是助跑的问题?这些可以看懂的东西,还是需要有所点评。
第三,尽量提供详尽的背景资料。比如目前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洲际记录、赛会记录;比赛中的几名重点关注的选手,有过什么成绩;目前中国在这个项目上水平如何,有多大差距。这都是观众需要的,感兴趣的信息,比之晦涩难懂的技术分析,这样的信息,是大家更欢迎的。
第四,在某些项目上,结合了解的信息,对运动项目的发展趋势、历史演变,做一些介绍。比如标枪,全能的选手和标枪单项的选手在比赛中技术动作有一些区别,为什么?趋势是什么?怎么发展过来的,这些如果了解,都应该略作点评,这样会让解说更有意思,观众也了解更多的信息。
总之对于田径这样技术心理占绝对主导的比赛,这样的解说是一个比较讨巧又比较贴近观众需要的方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