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意大利,你需要像马克西默斯那样去战斗

(2006-06-18 16:17:25)
分类: 看球侃球

意大利队如同米开朗基罗的艺术品般优雅而脆弱

    意大利,你需要像马克西默斯那样去战斗

    E组之所以被誉为第死亡之组,不仅是因为4支队伍本身的强劲实力,更是因为即便小组出线也可能遭遇巴西

    昨晚的美国队作风顽强、打发粗犷,甚至可以用“蛮不讲理”来形容。从比赛开始的第一分钟,他们就摆出了死磕的姿态。甚至祭出了类似篮球“全场紧逼”的围抢打法。这样的打法在以往一些需要破釜沉舟的比赛中并不鲜见,破这种打法的两个关键字是“巧”和“磨”——用轻巧的捣脚来消磨对手。如果美国碰上的是巴西、阿根廷甚至是日本,我坚信他们的逼抢战术只能坚持30分钟,体力和锐气就会消磨殆尽,进而不攻自破。然而欧洲拉丁派的代表意大利,昨天在这种紧逼面前却极不适应,吉拉迪诺头球破门之前,阵型完全被对手压扁,后卫线经常难以出球。比之球队的困难处境,更让我匪夷所思的是意大利的队员们,甚至是以小技术见长的托蒂、皮尔洛等,在强对抗中居然表现出了中国球员般低劣的基本功——停球经常要停出3米开外~这种情况的发生要么是因为全队状态低迷,要么是因为思想上准备不足。对加纳时队员的的出色表现已经否定了前者存在的可能,所以仅存的解释就是:对美国的凶悍打法,意大利没有作足够的准备,慌了手脚。

    在我看来,不论是扎卡尔多的怪异乌龙还是德罗西的愚蠢红牌,都和开场的慌乱有直接关系,这是球员在重压之下技术走形和心态失衡的极端体现,却不幸都被意大利撞上。

    当然美国队的围抢紧逼战术是冒险的,尤其是在并不具备尖端防守技术的前提下——两张红牌就是最好的证明。但是如果说上半场的意大利是令人担忧的,那么下半场的意大利则是让人费解。

    在人数占优的情况下,却比对手更早的进入了疲劳期。在美国队的麦克布莱德和多诺万还在不断利用速度威胁意大利队后防的时候
下半场才换上的皮耶罗却宛如大爷遛弯一般在场上闲庭信步,到了比赛的最后阶段,连加图索都已经很难快速跑动,这是非常少见的。只能说明这场比赛以前,里皮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没有把队伍调整到最佳状态。

    另外对于里皮,我想提几个问题:
1,为何不让已经伤愈的加图索首发,而继续使用德罗西?加图索在场上的防守面积和个人能力绝不在德罗西之下,经验上更是远胜德罗西,虽然脾气火爆,却很少在比赛中见红,为什么还要坚持使用德罗西而造成被动?
2,皮耶罗的上场进一步减慢了全队的进攻节奏,斑马王子上场以后基本在左边路活动,还是没有在中路与皮尔洛形成配合,除了两脚射门有一定威胁,皮耶罗表现的状态不甚积极,为什么还要迷信皮耶罗?
3,在最后阶段频频用皮尔洛直传打身后的战术,这时候为什么上亚昆塔而不是因扎吉?PIPPO跟皮尔洛在米兰配合已久,传跑默契显然强于亚昆塔,并且PIPPO的经验是关键时刻可能改变比赛结果的,为什么不让他上场?

    一支真正的王者之师,必须具备在逆境中化压力为动力的能力,必须拥有契而不舍的精神,甚至还要有那么一点鱼死网破的精神

    现在的意大利人让我们想起了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艺术巨作的优雅

    但我也清晰的记得,恺撒大帝的金戈铁马和罗马斗士也曾骁勇善战

意大利的队员们,请像马克西默斯那样去战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