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汪洋在铜陵我见过一次

(2010-01-13 09:12:00)
标签:

座谈会

铜陵

杂谈

汪洋在铜陵我见过一次

 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在铜陵市政府召开的一次教师座谈会上,我第一次近距离见到我们市新来的汪洋市长。座谈会的地点是在铜陵“天井湖宾馆”,时间我不大记得了。那天我从铜陵的东边踩着自行车来到西边的开会地点。进大门时先经过前面的大会场,会场门口停着成排的吉普车和小汽车,据说那天铜陵各企业单位的中层领导在里面开会。我踩着自行车继续向后行,来到一个小型会场,门口已经摆放了不少自行车。

 我坐下后不久会议就开始了。这是个小型座谈会,大约有450来人。汪洋首先自我介绍,然后就请老师们发言,他要求大家就铜陵的建设和发展献计献策。可能因为教师平时很少有机会来这里开会,还可能是新来市长亲自主持会议的原因,当时发言异常踊跃。我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见缝插针的机会,谈了两个问题。一是教育效应的滞后性,我们必须及早考虑和落实。二是谈了自行车和小汽车的感想,我说前面会场里开会的是单位的领导,他们都乘车而来。我们来的都是教师,只能踩着自行车,这与当前要求提高教师地位、增加教师待遇有点不协调。

 座谈会结束时,汪洋作了简要的小结。我很惊讶,他在总结里对我发言的两点都提到了。他说,考虑到教育效应的滞后性,我们铜陵必须及早做好教育规划和落实相应措施。最后他讲,请各位老师稍等一下,市政府派车送老师回家。

 汪洋在铜陵任职期间,我也只是在这次座谈会上见过一次,但印象深刻:一是办事效率高。开会时他边听边记,自己主持、自己掌握,即时捕捉有用信息。二是执行力强。发现问题即时表态,即时解决。三是人情味浓。那次座谈会散会时已经掌灯,时间不早了,他吩咐市政府派车送老师回家。

 我写这帧博客最初动机是因为我近来看到一篇《“少帅”汪洋》的文章,我想纠正文中对铜陵的不实之词;而后引发我对汪洋在铜陵任市长时,召开教师座谈会的一段回忆。

 那篇文章把铜陵概括为三点:一“较小”,二“贫困”,三“在安徽并无特别重要的地位”。

 这三点只有一点说对了一半,那就是“较小”。铜陵岂只是“较小”,应该说“很小”。你看,我踩单车不到半小时就能从城东跑到城西。

 关于“贫困”,我觉得我们整个国家的人均收入在世界排行榜恐怕还只能算是“贫困”,这也正是我们要加倍努力奋斗的一个原因吧。可是铜陵的经济状况在安徽来讲,不仅不“贫困”,可能还有点“富裕”。安徽周边好多地区,有不少人都到铜陵来做生意,他们说“铜陵人有钱,钱好赚”。当然,这太夸张了。

 至于说铜陵“在安徽并无特别重要的地位”,我不知上文作者从何得出这个概念?铜陵与马鞍山共称为安徽的“铜墙铁壁”。铜陵的“铜”,不仅在于它的经济实力,更在于它的战略地位,听说在我们与前苏联关系对峙时,他们就有一枚导弹瞄准铜陵。铜陵的铜矿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还是我国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最早从瑞典引进先进的,从采矿到选矿全自动化的矿山技术。当时全国好多矿业单位,包括科研部门,都来铜陵学习和收集资料。

 铜陵在上个世纪560年代还有一段“特区”的历史,不过跟现在的“特区”意义不一样。那是因为铜陵地方小,但由于铜的战备地位特殊,受到国家特别重视,划归省政府直接领导。

 看来,一篇文章就像一个人一样,要受得了人们的评头论足,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是多么不容易。

吴裕隆

2010-1-12

 

汪洋在铜陵我见过一次

 

汪洋在铜陵我见过一次以上两张照片,是当前的“天井湖宾馆”大门。            

为配发此博文,是我昨天特意步行到铜陵西郊拍摄的。         

  

相关链接:1  烟花三月天井湖 汪洋在铜陵我见过一次                   汪洋在铜陵我见过一次 

 2 我的教师节                             

 

吴裕隆  2010/1/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