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和马王堆
标签:
杂谈 |
岳麓书院和马王堆
岳麓书院是在公元976年北宋开宝九年创建的,在往后的元、明、清各朝代都相沿办学。现在保存着当年的讲堂,以及康熙和乾隆所题的匾额:“学达性天”、“道南正脉”。还有宾步程任湖南公立工业学校校长时所题的“实事求是”横匾,此匾之字来自《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的“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马王堆则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侯利仓及其家属的三座墓葬,它位现在湖南省博物馆院内。该墓葬于1972年至1974年先后在长沙市区东郊挖掘出土,当时最轰动的是一号汉墓出土的女尸,它时逾2100多年,但形体完整,全身润泽,部分关节可以活动,软组织尚有弹性。
这两处都是古代的遗物,看似无关联,但内涵颇多共通。
首先看到,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沉淀,虽有珍贵的文物价值,但与现代文明脱节。在参观岳麓书院时,导游多次解说它相似英国的牛津大学,书院的历史悠久,开放式办学。但我看不出它与现代的大学文化有多少关联,书院的古色古香固然赏心悦目,但在当代的大学课本里找不到这里的学术成就。牛津大学则有牛顿,那里的大学城与古老的建筑融为一体,而岳麓书院大讲堂上的双坐位,一位供讲学,另一位只管解,现在只起游览者参观之用。它已不可能作为现代大学的课堂。
再看马王堆,这里出土的极簿的丝织衣物,尽管它的做功精细、保存称奇,但现代人对它只能当做稀奇古物投以好奇的目光,不会有仿效的愿望。特别当解说员在介绍出土的古时宫中侍女木偶时,解说员说当时送到国外展览时,造成很不好的影响。我很好奇,忙问有什么不好影响?她说:“外国人说他们的维纳斯比这小木偶好看得多!”
中华有悠久文化,特别是先秦的诸子百家,各家思想都有丰富内涵。中国古代有精湛技艺,把手工工艺发挥到极至,遗憾的是没有再前进一步,进入工业化世界大潮。
面对前人的书院和出土的马王堆,现代人如何理解和传承,恐怕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难题。
吴裕隆
“岳麓书院”四个字竟有两个字的写法被被后人改过了,
这恐怕也是后人难以承继先人文化的原因。
书字平面图
参观者冒雨顶伞进书院
康熙和乾隆题写的匾额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