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座谈话教育
在中国传统新年前夕,学院党委召开迎春座谈会,我作了如下发言。
首先祝各位在即将到来的农历鼠年新年里身体健康,合家欢乐!
我想讲三点感受。
第一
我作为学院的教学督导成员,在日常听课中发现所有专业课教材中,有关理论、学说、方法、公式中的人名,青一色全是外国人名。我很迷惘,也很诧异。我们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从指南针到孔夫子,为什么在现代科技教课书里没有中国人的名字?而建国只有两百多年历史的美国人的名字几乎充斥着所有现代科学领域?我是教师,总是爱从教育方面看问题。
24年前,我当过一届铜陵市人大代表。1984年6月我收到市人大常委会寄来一些信封信笺,要求代表反映意见。于是我建议“铜陵应立即着手筹建理工科大学”,两周后收到常委会办公室复函,函尾称:“由于投资较大,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建成的”,并“顺捎邮票壹枝”。以后就没有下文了。当时铜陵正在筹建长江大桥,那是政绩,可以立竿见影。办大学是百年树人之事,既要钱又要花精力,在相当时间内又显示不出一点政绩来!几年后,铜陵长江大桥通车了,可是办大学之事越来越渺茫。
再看美国1779年建国,距今只有229年,但它百年老校比比皆是。如哈佛大学建于1636年,耶鲁大学1701年,普林斯顿大学1724年。可以看出,他们有的大学在还没有建国时就建校了。闻名于世的、建于1937年的金门大桥那时连影子都没有。他们是先办大学,后建桥。
18年后,2002年铜陵终于办大学了。它虽是一项迟到的决策,但我由衷高兴。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要钱,到处借;要人,四处请。我十分敬佩承担这项任务的建校创业人。以后,当今天的创业人退休时,应在校园里为当初创办大学、艰辛工作的人树立铜像,以表示对教育事业的尊重和对创业者的敬仰。
我很看重铜陵学院的成立,我在听课过程中,通过交谈、通过电子邮件、通过写博客,鼓励青年教师刻苦学习,做一名货真价实的学者型教授,力争把自己的名字写进现代教科书中。
第二
我连续三年参加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的评审,在最近的评审中,我感受到铜陵学院青年教师的基本功在不断的加深和夯实,教学手段不断增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一年一个台阶,形势喜人。不过,我也同时看到,我们青年教师还要更强的树立刻苦精神、要更熟练的掌握教材,甚至要熟记教材。
什么是教学基本功?我体会有三点,一是自己熟记教材,二是使学生听懂教材,三是用板书让学生形象的看到教材。概括为“备课、讲课、板书”。教师讲课不能原地不动念讲稿,或者对着屏幕讲内容。不能只用多媒体而不用黑板。教师讲课应该在黑板前来回走动,随着讲课的进程把关键词和主题内容写到或画到黑板上。
怎样叫刻苦?刻苦不是概念、不是口号。对青年教师而言,刻苦就是不抽烟不喝酒,不闲聊不打牌,每天最少书读10小时。这样坚持1到3年,他自然就能把课讲好,就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如果能坚持5到7年,他不仅能讲好课,而且还不知不觉踏进了著书立说的学者型的大学教授门槛。
一个人要有点成就为什么要这样苦? 爱因斯坦曾经跟我国一位学者讲过,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就看他是否利用一点睡觉和休息的时间。鲁迅则说,他把人家喝咖啡的时间都用上了。这些有大智大慧的名人尚且如此,何况我们一般的人。另外大家都知道,一个人可以一夜之间变为百万富翁,但决不可能一夜之间成为大学者。正如古人所云,十年寒窗苦,一举成名天下知。做学问就是这样,先要有十年寒窗,然后才能一举成名。做学问只有辛苦,没有诀窍。
我们青年教师必须把进铜陵学院作为新十年寒窗的起点,牺牲一点休息和娱乐时间。使自己成长为新一代有学术建树的大学教授。天道酬勤,后来居上,长江后浪赶前浪,这是客观规律。我高兴的看到,在我们现在青年教师中大有刻苦勤奋之士,大有人才在,这也是铜陵学院、乃至整个教学事业越办越好希望之所在。
第三
谈谈我的小外孙,他07年9月1日开始上小学一年级了。开学第一天,我这个当过教师的外公总得讲两句。说什么呢?第一句,书包自己背。第二句,上课要听讲。我认为,孩子的书包就是孩子的前途。书包给别人背,就是把自己的前途交给了别人。如果别人要替孩子背书包,等于背走了孩子的前途。上课要听讲,是上学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上课不听讲,上学干什么?
完了,谢谢!
吴裕隆 2008-2-26 重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