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客在国外
最近有不少关于中国游客在国外形象的报导和评论。正巧,我刚从泰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旅游回来,想谈谈我的国外感受。
以前也听说过中国游客在国外有三大特点:随地吐痰、大声喊叫、不排队。
据我所见,对于随地吐痰,已有很大改进,我在旅程中几乎没有见到。
但大声喊叫之事,我有很深印象。那真是中国游客一大特征,甚至成了中国游客独有的品牌。这些人讲话时,别人是针插不入水泼不进。毫不夸张的说,哪里有中国人,哪里就有喧哗、就有大笑、就打手机。讲话时都想把对方的声音盖掉,或者马拉松式的喋喋不休。大笑时能够连笑不止,在笑的过程中能换气、能变调,甚至笑出眼泪还捂着肚子咯咯的笑。打手机在国外不多见,可能因为话费太高。但一进国门,可按捺不住了,左打右打,甚至入关检验护照时也不肯停一下。有的人打手机嗓门特别高,完全不顾及周围的人。
关于排队问题,我发现国人排队有个奇怪现象,总不喜欢站在别人的后面,不是站在左边就是右边,这样的队,人一多就变成一个球,到后来就成了一窝蜂。当然,现在排队已没有过去那种粥少僧多、生死之争的排队了。在国外时,也有几次小排队,一般都不太紧张,矛盾也不很突出。不过,我们这次出境回程时,却在泰国曼谷国际机场碰到一个突发事件,需要排一次突发的队。当时这件事与泰国的政变无关,而是飞机的问题。当我们系好安全带,飞机做好了一切起飞准备时,突然宣布停飞,要我们立即下机,换乘其它航班。可是当第二次安全检查快完时,又被告知再换登机门,再次改航班。这样换来换去,大概快到吃中饭的时间了,于是机场决定给每位乘客发一块面包和一瓶水。这下可把国人排队的狂热调动起来了,马上就把两个发放点围得水泄不通。本来这次排队我是有一定优势的,因为我就坐在一个发放点的前面,可是人们总是往我前面“排”,我只好往后退。退、退、退,没有退路了,就顺手从口袋里掏出相机留下此情此景。本来我是很喜欢以图配文的,这次是个例外,我不想这样做。
当时面对两堆人,我在想,他们是饿了吗?如果饿了,哪来的那股劲拼命往前挤?他们是怕排在后边拿不到东西吗?难道这么大的国际机场能少一块面包一瓶水吗?想起我们祖先,在大灾之年不食“嗟来之食”。而今天,花天酒地的子孙们却要吃“抢来之食”。是什么改变了这些人的心态?是什么促使他们这样做?我百思不得其解。
吴裕隆
2006-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