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科技展望与思考(下)
三
1986年,美国预言研究所工程师埃里克·德雷克斯勒通俗形象地说,我们为什么不制造出成群的、肉眼看不见的微型机器人,让它们在地毯上爬行,把灰尘分解成原子,再将这些原子组装成餐巾、肥皂和电视机呢?这些微型机器人还有绝妙的自我复制和自我维修能力,由于它们的数量非常庞大而又同时工作,因此速度极快、价格极廉。这就是纳米技术师法大自然由小到大(bottom up)制造万物的生产方式,这也是分子纳米技术的概念。
当人类掌握了分子纳米技术,就能在纳米的尺度上研究分子的操纵、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可能形成的自我组装和自我复制功能,就能像大自然那样从“零”开始,从小到大,从不完善到完善来“生长”产品。
人类自有文明以来,便是自上而下,由大到小,由小变废,由粗变精的加工方式,于是挖矿山、采森林、修水坝,括地皮,制成的东西几乎都是呆板的,直线条的,包括机器人。并且造成大量资源浪费、空气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失衡。而大自然创造万物则是从“零”开始、从小到大,没有一点浪费和污染,而且和谐、优美,使世间万物共生共荣。纳米技术的发展则可师法自然,按照bottom up方式生产机器,因此有人说纳米科技将是一场意义深运的工业革命,它将完全改变人们进行工业生产的思维方式,将是无破坏无公害的和谐生产,达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四
当前纳米技术的水平主要是生产纳米尺度的材料,然后将纳米材料涂覆或渗透到其它物质中,以获得自洁、耐油污、保温、抗紫外线等功能,这只是一些表层次的应用。它的深层次的应用是要操控原子和分子,像大自然那样生产人们需要的东西。例如,纳米科技可以像马铃薯的蛋白质操控土壤、空气和水里的原子来复制自己那样,在空气中生产马铃薯。其实蛋白质就是一种单个原子的分子机器,如果人们掌握了蛋白质操控原子的本领,掌握了生产纳米机器人的手段,则能随心所欲的生产自然界生长的万物,纳米科技发展到了那个程度,世界将会怎样?
设想一下,给没有生命的石头几个纳米机器人,当石头中所有原子都被组装成纳米机器人后,原先的石头也具有了生命迹象,在显微镜下大概如同闹哄哄的蚁窝和蜂房,这时生物和非生物的界限在哪里?我们将如何区分生物体和非生物体?所以又说纳米科技将是一场认知革命。
生命体都是非常复杂的,主要是靠自我复制,自我组装。如果纳米技术通过对原子、分子操控可以复制一切的话,那么从理论上讲它也可以复制人类自身,大概也可以说这是物理学不排除的吧。纳米技术复制人与克隆技术不同,克隆只是基因复制。而纳米技术则能够复制原体身上的每个细胞,使之都重现一遍。那么这个“复制人”与“原形人”是否有同样的思想和意识?如果是,事情就突然变得异常严重,偶然间触犯了伦理学,突破了哲学禁区,这时物质与意识的界限在哪里?这大概也是介观所面临的难题吧。
另外,目前预测纳米技术可使人的生命无限延长,然而这是否是科学技术追求的目标?复制人和人永生的设想必将引起伦理学上的恐慌,引起生物演化规律的严重冲突,那时我们将如何看待“复制人”,如何定位同“原体人”的关系?当前克隆人的怪影还在人类身边游荡时,人类又即将面临纳米技术复制人的挑战。
从以上所述,我们已扫描式的领略了纳米技术的强大威力及其影响力,到那时世界将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难以预料。它既有着无限光彩夺目的一面,好象也有暗然无光的一面,在冥冥之间有一种严重后果在向人们警示,一旦纳米机器人失控,从潘多拉的盒子里跑出,并将人娄和这世界上的一切作为它们制造“产品”的原料,到那时纳米技术极有可能成为吞噬整个宇宙的怪物。
人类应当有智慧有远见,制订完备的规划,实行有效的管理,使纳米科技为人类造福。
吴裕隆
2004-5-11
参考文献:
[1]
白春礼
[2]
白春礼
[3]
李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