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这天,在小岗吃了午饭后,四个多小时的车程,赶到亳州的花戏楼时已经是近五点了,马上就要关门,好在夏天天黑的晚,尚可一品。
花戏楼,位于亳州城北关隅咸宁街,原名大关帝庙,亦称山陕会馆。由于戏楼的砖雕、木雕、彩绘多以地方戏曲折子戏为主要内容,所以俗称花戏楼。花戏楼始建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为山西商人王璧、陕西商人朱孔领发起筹建,后经康熙、乾隆两朝共百余年多次扩建。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花戏楼在建筑布局、整体设计及装饰艺术上,都堪称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对研究中国清代早期、中期建筑艺术和戏剧的发展、雕绘艺术的精华都具有很重要的价值。砖雕和木雕是最重要的看点,尤其是砖雕更是中国砖雕艺术历经几千年演变的巅峰之作。
花戏楼大门为三层牌坊架式,仿木结构,水磨砖墙上镶满砖雕,雕有人物、车马、城池、山林、花卉、禽兽。大关帝庙山门正面墙壁有三门通道,分别是正门、钟楼和鼓楼。整面墙壁遍布各种浮雕,由水磨砖制成,全部手工雕琢,有两百余年的历史。花戏楼的砖雕,属晋派微雕艺术,场面宏大,虽然人物小如花生米粒,但是人物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结构严谨、线条圆润、题材丰富而又有内在联系,同时吸纳了徽派精巧玲珑、刀法严谨的雕刻工艺。在寥寥数十平方米的水磨砖上,雕有52幅作品,共雕人物115个,禽鸟33只,走兽67只,组成《李娘娘住寒窑》《三顾茅庐》《白蛇传》《郭子仪做寿》《吴越争霸》《达摩渡江》《老君炼丹》《魁星点元》等各幕戏曲故事和民间典故......
在花戏楼的关帝庙山门前流连许久,也用相机拍了砖雕的不少局部和细节。用“叹为观止”描绘都不足以表达内心的赞叹。不知那些非凡的岁月里,它们是怎么抗过来的?
-------------------------------------------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