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春夏之际,苏州的吴中博物馆有个介绍苏州和杭州工艺的特展--“天堂里,工艺的苏州与杭州”,很有兴趣,赶在展览结束前冒着盛夏来看了一下。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天堂的美誉虽伊始于宋人笔下,却在唐时已有了滥觞。“杭土丽且康,苏民富而庶”,在温柔的山水滋养中,在殷实的经济条件支持下,在“闲忙正适中”的生活环境里,人们对于精致、精细、静谧的追求愈发热烈,“材有美,工有巧”的生活用品、各色赏玩,是最典型的“天堂”体现。无水似水的越窑瓷、剔透亮丽的金银器、光洁细腻的丝织物,栩栩如生的竹木玉雕......需观古时巧工,亲切温婉,典雅质朴。
时至今日,苏杭人仍以匠心守护着传统工艺,以慧心妙手守护着苏杭天堂的雅致生活。春意浓,巧雕模印带来赶早的祝福,一团和气抱手中;夏雨至,油纸伞和绸伞组成最诗意的风景,倏倏扇声,湖畔巷陌处处可见古老的故事;秋丰收,累累佳果化成可爱的织物,在丝线萦绕中形色俱全;冬雪落,仿古案头执湖笔,笔下梨花开.......四季更替,人间国宝生生不息,且以今日匠艺,续写天堂雅正的诗篇。
绢绢缭绫,细拨分毫;笔刀之间,尽收万象。彼时的开源,如今的传承,以文物回望古时精致繁华的生活追求,以工艺讲述今日守正创新的动人故事。推今及古,返璞归真,共叙诗话下的天堂,人间中的苏杭。
是为天堂里,工艺星罗在此间。
展览分两个部分,古时与今日。此篇,为古时。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林泽丰饶的沃土经东汉末年以来的经营,经济、文化乃至人口开始发生巨大转变。两晋士族南下,再经南朝仕人的开发,江南地区的经济得以迅速发展,至唐代,已“三吴者,国用半在焉”。此时,江南地区唯一雄州--苏州和“闲忙正适中”的钱塘,即今杭州,已然相当繁荣。
苏州与杭州,之所以被称为天堂,离不开优渥的环境和闲适的生活。唐时“终朝对云水,有时听管弦”的自如情致,北宋“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湖边光景,南宋“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的热闹坊市,元代“大船低昂衔尾进”的行商往来,明代“酒醒只来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的自在风流,清代“秋冬则山树为盖,岩石为屏”的雅致园居,这些诗赋辞藻和话本故事用最真切和浪漫的方式倾听着世人对苏杭的注解。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