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打卡已经是第五次了,几年来包括园林,又不限于园林,还有街巷、城门、博物馆...在姑苏品了不少地方。23年梅雨季节的第五次,虽然还是三天,但被大雨局限,主要是姑苏城南的盘门一带。
第一站,觅渡桥,遇到雨天,虽然雨势不大,但还是得打伞才行。在老运河两岸来回“觅渡”,体验了“灭渡”的方便快意。
觅渡桥,位于苏州古城东南葑门外,跨京杭古运河,为单孔石拱桥,工巧精致。原名灭渡桥,始建于元代大德二年(1298年),相传系昆山僧人敬修募捐建成。《吴县志》记载:“志平横暴也”。1300年桥梁建成后,取名为“灭渡”。从字面看是消灭渡船的意思,而透过字面可以看出敬修扫除强横凶暴现象的志向。因苏州话中灭与觅同音,今讹称觅渡桥。
明代正统间苏州知府况钟重修。清同治间再修,1985年又修,并恢复石栏。桥为薄型单孔拱式,东西走向,通长81.3米,净跨19.3米,矢高8.5米。原两坡各设53步石级。该桥采用增大跨度而不作多孔设计,以适应水流湍急、过往船只体量大、往返频繁的需要;在拱顶与面石间不加填层,并尽量增加桥身坡长,使大桥平缓易行,高而不峻,稳重大方,堪称江南古桥梁中的成功作品。2002年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成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雨天,光线较暗,但桥墩上不同年代的础石仍清晰可辨,在雨水的冲刷下,更显得古朴沧桑。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