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中村,坐落在澜沧江峡谷自然风光精华之地,怒山山脉与碧罗雪山交界处,一带江水穿越高山峡谷南流而去,周围是一片丰饶的绿色田野。这里也是澜沧江畔的传奇所在,19世纪末法国传教士来此建造教堂、传教的同时,还带来了葡萄种植和酿酒工艺,中西文化、不同宗教在此碰撞融合;村子里有藏、汉、纳西、傈僳等7个民族杂居,与邻近的村庄一样,村边有白塔和经幡守护。
松赞茨中山居位于村庄高处,海拔2200米,站在窗前,看向澜沧江南去的方向,村庄、教堂、农田坐落在河谷间的台地上,两岸青山环绕;山居非常小巧,仅有10间客房,两座两层藏式石木结构小楼依山面水,倚着村头的白塔与莲花生大师像,远望澜沧江峡谷和天主教堂;山居内部设计融合了中西方审美特色:青花瓷台灯、核桃木地板及老式家具,散发着含蓄而淳朴的东方美;欧式吊灯、铜质烛台与壁炉等元素则增添了老派欧式审美痕迹;走廊里挂着从美国国家地理总部买回来的老照片,这些银盐黑白照片大多出自于约瑟夫·洛克的镜头,如实地记录了一百多年前这片土地上的生活;山居靠江的庭院旁还开垦了一块耕地,员工们种植了葡萄和各种蔬菜。
在茨中住了一个晚上,来去匆匆。本来山居的窗前就能眺望澜沧河谷,天主教堂也在视线之内,但河谷边的台地上正在建造房屋,据说是把山里的百姓集中起来居住,使得本来极好的视野打了个折扣。也许,这就是“发展”的代价吧。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