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住在平江府,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北半园”就在酒店内,也算是酒店的一个“私家园林”了。住在这里,逛逛这个小园子比较方便,也适合选择合适的光线。本想着某个清晨仔细走走北半园的,既然这第一天下午有时间,就改变计划,先打卡吧。从民俗博物馆冒着酷暑走回平江府,是下午四点多,虽然在盛夏,因为植被很好,光线也显得合适,那就拍起来。
苏州园林名扬天下各具特色,有两座半园因其“半”而颇负盛名,一座在城南的南半园,今已破败;另一座在古城东北平江路的北侧—北半园,现存较好,二者均折射出江南文人知足不求全的人生态度。北半园,最早建于乾隆年间,叫“止园”,是顺治年间沈世奕所筑,沈世奕为江苏吴县人,顺治十二年中了进士,官至洗马;清咸丰年间苏州道台陆解眉在旧园的基础上扩建,取名“半园”
,又因在仓米巷史氏半园之北,俗称“北半园”,
亭、廊、舫、桥上的护栏,都只有一半,苏州园林常见的构造在这里都被抹去了一半。园子的布局原为西宅东园,今天住宅已不复存,仅留下占地不到两亩的园子,园虽小却布局紧凑极为考究。全园以狭长水池为中心,筑以黄石、太湖石驳岸,环以旱船、四面厅、水榭、半亭等建筑。园中植被茂密,古树不少,瓜子黄杨已有150年,紫藤更有540年的历史了。北半园的设计紧紧扣住“半”做文章、亭、廊、舫往往只见其半,沿墙而筑的曲廊仅有半个廊檐,游廊狭长却有五曲,因此称为五曲半廊;游廊尽头是半波舫,彰显一半建筑涉水之意;在两墙交汇处堆叠假山,假山上筑以半亭,翼角飞扬,取名怀云,以示其高。过半桥、半亭,东北角有一座半重檐楼阁,外观两层半,实则三层,精美独特的造型在江南园林中极为少见,这里曾是园主陆解眉的藏书楼,匾额上写着“且住为家”,抱柱上镌刻的对联“小有庭院山水,种竹养鱼,得少佳趣;虽无管弦丝竹,论文把酒,足叙幽情”,生动刻画出园主知足无求的生活态度,清静自得的人生况味。“园虽得半,心常知足”,半园的山水、建筑虽处处仅造一半,却反而凸显了主人着完整、丰盈的人格。
半园虽小,这天下午也足足晃了20分钟,几乎把每个角度、各个角落都拍到了,真心感到小巧精致,移步换景,很值得细品,原本想哪天早晨再来走走的,却是没有机会了。这一组的最后两张,是某天早上步出酒店时用手机随手拍的。对北半园的印象很好,不仅是其耐看,具备了江南园林几乎所有的元素,也是因为其安静,几无游人,据说很多苏州本地人都不知有这个园林,另外呢就是挂在枝头的那只鹩哥,会很热情的打招呼“你好”,水面上随意“散步”的两只鸭子,虽看上去不是一个品种,却形影不离......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