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渎的园林,首推严家花园,现代建筑学家刘敦桢称其为苏州当地园林之“翘楚”。严家花园,位于山塘街王家桥畔,门对香溪,背倚灵岩,可谓是木渎的“C位”了。“虽处山林,而斯园结构之精,不让城市”(童寯《江南园林志》)。
严家花园最早是乾隆年间苏州大名士、《古诗源》编者沈德潜的寓所。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其后人让给木渎诗人钱端溪。钱氏叠石疏池,筑亭建楼,并改名为“端园”,龚自珍对此园有“妙构极自然,意非人意造”,“倚石如美人”等溢美之句。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木渎首富严国馨买下,由香山帮建筑大师姚承祖率领能工巧匠重葺一新,更名“羡园”。后因园主姓严,当地人称“严家花园”。严家花园经过三代主人努力,前后历时一百七十多年,造就了名园风范。1935年,刘敦桢教授两赴此园,流连忘返,对严家花园的布局与局部处理极为推崇,认为是苏州当地园林之“翘楚”。
严家花园占地16亩。中路为五进主体建筑,依次为门厅、怡宾厅、尚贤堂、明是楼和眺农楼,其厅堂建筑宏敞精丽,堂堂高显,显示出严正的气度和性格。进入园区,各处建筑则显得精巧活泼,丰富多彩,楼阁亭轩廊榭错落有致,富于变化。严家花园在植物花草的布局配置方面也有特色,巧妙栽植四季花木,构成春夏秋冬四个各具特色的小景区,花木与建筑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大门处的两个题匾则是翁同龢和赵朴初的手笔,毋庸多言了。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