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心得2023年2月20日
(2023-02-20 01:10:26)
标签:
读经心得 |
分类: 每日心得 |
“安住一切功德法中”是果,“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具足无量行愿(2)”是因,修因证果。如果我们发现自己学佛进步很慢,第一个原因就是不明理,还有疑,第二个原因就是没有真正发愿,第三个原因就是懈怠,没有行愿。
“行愿具足”的状态即是“必成正觉第七”里面所说的法藏比丘的那个状态。此经就是一本教科书,讲的都是“入佛知见”,和成佛的理论和方法,还包括如何自我印证。
能吃苦的人都能成就,世法、佛法是一样的。同样是吃苦,我宁愿吃成佛的苦——发愿、行愿,代佛说法;而不去吃做人的苦——妄想分别执着,贪嗔痴慢疑,情与见,财色名食睡。
发愿(因)是依真诚心而发,得清净心(果)是印证。我们所发的愿心越是真诚,发愿后的心就越是清净。发愿一次不行,要天天发,时时发,念念发,时间久了心才能达到清净无染,这个所发之愿才会坚定,才能有力量“降伏魔怨”。待到这个发愿心可以超越贪嗔痴慢疑的心,放下执着、放下分别的时候,我们的心就真的能做到“安住一切功德法中”了。
“游步十方,行权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这是走上“正道”了,“决证极果”“寿乐无极”啊!
打个比喻,凡夫的心都是往外跑,心求“五趣”离不开一个“贪”字;发菩提心之后就是要让心180度“大转身”,心往内跑,回归自性,去不断地自问我们的“自性佛”有没有实事求是,我们有没有在按规律办事。
发愿就是让心来个“大转身”,不再跟着“贪心”往外跑了,先把心收回来,好好观察我们那个“易动的心”(妄心),再找到那个“如如不动的心”(自性),最终回归自性。到现在,我们能辨别我们的贪心与我们的觉察心吗?那个贪心会让我们动情(情绪上来了,喜怒哀乐),那个觉察心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处境,提醒我们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
“愿(3)于无量世界成等正觉”,我曾经问过老菩萨,您还有愿吗?老菩萨说没有,她的心不动了。我又问老菩萨,您往生以后,还会再回到娑婆世界度众生吗?老菩萨说,不了,到那时度众生更自在,会有求必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