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心得2022.5.4
(2022-05-04 05:39:15)
标签:
读经心得 |
分类: 每日心得 |
三、一经宗趣
趣是求取的意思。求取的对象,必有相。净土法门就是从有入无,三根普被。
关于本经之宗趣,古大德言辞各异。宗是路径即行,趣为目标即体。《弥陀要解》曰:以信愿持名为宗。《弥陀要解》对应的是解《弥陀经》,而非本经,故当机者为发愿往生极乐净土之人。
而此经非《弥陀经》,而为《无量寿经》,关于本经宗趣,黄念祖老居士总结各家言论:本经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以圆生四土,径登不退为趣。
我此刻的见解是:本经以发无上正觉之心(第四品的《弥陀心经》),一向专志庄严妙土为宗(第六品的四十八大愿),以积功累德、圆满成就“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为趣。我这么解的原因是,此经为一乘道,此经的主角是法藏比丘,亦即阿弥陀佛。
即便是再降一格,也是以发无上菩提之心,复当专念极乐国土为宗,以应持回向,由此见佛生彼国中得不退转无上菩提为趣。
本经第二十四品,“是故阿难,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阿弥陀佛者,应发无上菩提之心,复当专念极乐国土。积极善根,应持回向,由此见佛,生彼国中得不退转,乃至无上菩提”。
可能是我解的境界太高了,高处不胜寒吗?非高处不胜寒,高处不但不寒,而是自在,清净,和解脱。
我十六年前(2006年)还没有学佛之前,就已经“见”到(明了),有两类人可以生活在“阳光下”,作真实的自己,一类是贫贱到极致的人;一类是尊贵到极致的人。那么生活在这两类人中间的人,心都是灰色的,他们不敢活出真实的自己。
如果我们今天脱下一切“伪装”,我们还有勇气站在阳光下任人评说吗?当我们把自己看成宇宙间的一粒微尘,把自己活成一粒微尘的时候,我们就不会再惧怕众人的评说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