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神对话》了,必须先见到“神”!

(2020-01-15 08:51:19)
标签:

人生感悟

如果你都能《与神对话》了,为什么连一场婚姻都保不住?

原创 素说 禅说电影 昨天

有这样一本书,书里的每一个字都不是作者写的,但作者却成为了世界级畅销书作家;


还是这本书,在一开始寄给多家出版社时,从来都被认为是“神棍”作品直接丢进垃圾筒,但一旦被慧眼识别出版后,它被翻译成37国语言,在22年历史里总共卖出了1300万册。


这本书就是——《与神对话》,由它改编的电影《与神对话》同样成为殿堂级作品,被誉为“每个人此生必看的电影之一”。

 

同样在中国,有这么一个人,从2010年到今天,写了四本书,曾创下11天写一本小说的纪录,可她同样说这里面没一个字是她自己写的;


还是这个人,她得过产后忧郁症,曾经想过离开这个世界,可如今她却成为“用书写疗愈人生”的先锋,开创了一个“与神对话”的世界。

 

她就是灵性书写作家,故事疗愈师,《越书写,越明白》作者——马冉冉。


禅说电影邀请马冉冉,从《与神对话》这部电影开始,谈谈自己如何成为了“神的打字员”,而我们究竟被什么障碍不能开启“与神对话”。

马冉冉

灵性书写作家,故事疗愈师

素说

禅说电影创始人

 

禅说电影:您好,神的打字员。


马冉冉:您好,素说,你也是神的打字员啊,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神的打字员。


禅说电影:哈哈,谢谢马老师,我想首先问您一下,您是从哪天开始,成为了神的打字员,怎么成为了神的打字员?

 

马冉冉:就是因为电影《与神对话》。我记得那是在2010年10月份左右,我已经在身心灵道路上成长了一段时间了,但是内心深处仍有摆脱不了的恐惧。


什么恐惧呢?就是我已经29岁了,依旧是一个单身飘在北京的大龄文艺女青年,当时所有的声音都在告诉我:你该结婚了,如果你再不结婚就太大了,就没人要了......


可是我自己呢,可以说一谈恋爱就害怕被抛弃、被丢下,因此陷入疯狂。比如说,男友半天不跟我联系,不给我电话的时候,就会想到又被抛弃了,立刻会陷入深深的恐惧,绝望,崩溃。

 

这里面还有一个原因就是07年,我奶奶去世了。我奶奶一直抱着要看到我结婚生子带小孩的愿望,所以我有一种很深很深的愧疚。


在这种深深的愧疚下,我产生了一个巨大疑问:人到底为什么要活着?

 

我们匆匆忙忙的活这一生,然后有一些心愿未了,又半途而废,就突然去世。我不要重复我奶奶的这一生,我妈妈的这一生。我要过我自己的人生。


这是我当时就想到的,但是现实是怎样的呢?是我29了还嫁不出去,工作又不顺心,在北京漂着,像个浮萍。

 

那么我是谁?

我的价值从何而来?

我就会对自己产生巨大的怀疑。那个时候的恐惧跟尼尔(《与神对话》作者)还不一样,尼尔是脖子摔折了,是生存出了问题,可我的痛苦是来自内在,对于“自己是谁”、“自己活着的价值”,“一生究竟所谓何来”等这些问题带来的痛苦,后来这些问题被我称为“天问”。

 

这时候就有一个朋友让我去看《与神对话》,劝我用里面的方法书写。说实话,开始他跟我讲的时候,我一直很质疑,根本没想要这样做。


但是过了段时间,有一天,当我独自坐在办公室里再度陷入恐惧,那些“天问”再次浮现,然后朋友跟我讲的这个方法就突然跃入脑海。

 

就像电影里那一段,尼尔把他的一大堆“天问”写在了纸上,然后痛苦地睡去了,可神的回答惊醒了他,然后他就开始不停写,不停问,再不停写,最后写出了《与神对话》。

 

当时我就是这样,就是去书写。我第一个写下的问题是:


请问真的有“神”存在吗?如果真的有“神”在,为什么我的人生会变成这个样子?


然后,一直问,一直写......写到后来连自己都不敢相信了,我居然写了十几张纸。我完全沉浸在我问一个问题,就会有一个声音进来回答我这些问题的思绪里,我就负责记录,就这么简单,那天的书写彻底改变了我。

 

禅说电影:可是不好意思,我想直截了当问一下:虽然写了那么多,难道您就不怀疑那些回答也不过是头脑思考的结果,而并不是来自所谓的“神”?

 

马冉冉:问得对,问到我心里去了,你说的这个质疑我一直有,即使到我写了一年以后,我也还是在质疑。这就是我的那个“小我”在质疑:“我”是不是在用一套说法安抚我自己呢?就像吃了一片安慰剂呢?


 

但这里有一个朴素的判断,非常朴素,朴素到你会忘却掉这样的判断方式,它就是:写完会心情舒畅。


所以有人问我,老师,这个方法到底有用吗?我说:那就看你有没有用“它”?头脑天生就是用来质疑的,它的思辨性在那里。但是我们的心灵还有另外一种指引,那种指引叫做:


“不管我头脑信不信,但是身体很诚实的还是愿意去写,那就一定代表我内在有更大的确信。”

 

禅说电影:其实在电影里,尼尔也发出过同样的疑问,而他把这个问题直接抛还给了神,他问神:“我该怎么告诉人们,我正在跟你对话?他们一定认为我疯了。”


而神的回答也被他直接记录下来了:
“焦虑和怀疑只是那些还不了解他们跟我内在联系的人的一种思想,而你,只要记得:爱现在会怎么做?然后就去做好了。”

 

这段很经典,我记得我看到这里的时候,也很受启发。“爱现在会怎么做”,是我们唯一要去关注的问题,其它所有的担心和怀疑都不过是一种头脑外在呈现的“噪音”。

 

马冉冉:是的,而且我自己的实践经验是:当你越是书写,这样的“噪音”会越来越少,因为呈现出的结果已经说明了一切。


从2010年国庆节之后到现在,九年了,我写了无数个本子,我用这种方法写出了四本书,我可以用11天的时间写一本小说,那真不是我这个人和我的头脑可以控制的速度,我只是好像把宇宙早就存在的一本书、一篇文章忠实的敲出来,它就已经可以感动我自己,并且触达到很多人的灵魂被感动。

 

在不间断的书写过程中,我越来越相信可以跟更大的力量,跟那个“所谓的神性”来谈话,但这个过程不是盲目自信,相反,正是在这种相信里,我越来越谦卑,因为我知道我只是“神的打字员”。

 

后面我再去看这部电影也好,再去翻了《与神对话》那本书也好,我就确信:尼尔写他的,我就写我自己的,你也可以写你自己的,每个人都可以写每个人自己的“与神对话”,这点确信无疑。

 

禅说电影:您让我想到了自己在写《无问西东》那篇影评时的感受。与您和尼尔不同,我不是以提问方式感受到了“神性”,那天晚上实际上我已经写完了《无问西东》的影评了,写了六千多字,一篇文章已经很完整,但是我总觉得还没有写完,可又不知道还要写些什么,于是就睡了。


第二天上午“没写完”的感觉再次袭来,于是我坐到了电脑前,尝试着写写看,结果刚打完第二行字,我突然像完全明白自己要写什么了一般,已经对文章的每一个字了然于心,甚至对前一天晚上写的那篇文章需要做哪些修改都看得清清楚楚,于是就像您说的,我变成了一个“打字员”,把心里看见的那所有的字打了出来而已,具体花了多少分钟完成我已经记不得,但是有一点我很清晰记得,就是那种感觉前所未有,我竟然一边打一边哭了,那不是伤心,是一种莫名的狂喜。


自从那篇以后,我在写《肖申克的救赎》、《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白蛇缘起》,包括最近的一篇《少年的你》时,都有这些的感受。


特别是与小飞虫老师对话电影《降临》的那篇,也很有意思,那篇很长,以至于最后不得不分为上、下两篇,可是我在写它的前一天晚上,在梦里就已经看见全文了,这件事后来我再跟小飞虫老师对话《盗梦空间》时,聊起过这个“梦”,聊起过“时间到底存不存在”,非常有启发。


马冉冉:没错,这就是你的方式,每个人都可以开启他(她)自己的方式。


电影开头,有这样一句话,是一个观众提给尼尔的,他问:“如果用一句话来传递神最想告诉我们的信息,会是怎样一句话?”

 


结果尼尔说了七个字:

“你们都误解我了。

 

我觉得这七个字非常重要,正是因为“误解”,让我们不敢相信自己。神告诉尼尔:“我一直在与每个人对话,以人类的方式,但又有谁在听呢?”


所以,要学会倾听内在一直跟你说话的那个声音,而不是去听“噪音”。

 

禅说电影:“你们都误解我了”,七个字,可以说是统领整部电影的剧眼,长达近两个小时的电影,其实就是通过真实存在的这么一个尼尔的故事,折射出我们人类对“神性”的普遍误解。


我在这部电影里,至少看到了五个普遍性误解的完整情节表达,今天就想跟马老师一起来聊聊这些“误解”,因为通过解开这些“误解”,才有可能树立起“正念”,从而感悟“神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存在”。


其中第一个就在片头,一位男性观众对尼尔的质疑,表达出了全世界许多人至今都存在的质疑。


因为这位被“神”选中的尼尔,在现实生活里并不是一个多么优秀,多么成功,或者多么幸福的人。实际上他离过好几次婚,和几任妻子、孩子的相处都很差;虽然做过世界500强企业的主管,但管得并不怎么样,自己创业也是全部失败;到了50岁年过半百了,来了个车祸,脖子折断,从此失去工作,失去爱人,成了一个公园流浪汉......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位尼尔都不应该是被神选中的人,可是流浪汉后过了几年,突然跳出来说自己写了书说,叫做什么《与神对话》,里面全是“神”回答他问题的内容......

《与神对话》作者:尼尔

 

这听起来实在是十分像个“神棍”干的事。包括我自己,在我上大学时第一次读这本书时,迸出来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个人在捧他自己”,呵呵。


所以电影开头就是这么一个男性观众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


“如果你都能和上帝说话了,为什么连跟一个女人的婚姻都守不住?所以我只能说你写了一本满是谎言的书。

 

马冉冉:这个问题问得确实尖锐,但这个问题不仅仅是观众会提出的,实际上我自己,都无数遍问过我自己。


前面说了,我2010年就开始以“与神对话”的方式写作了,我写了那么多,看起来我应该也生活得很好了,没错,后来我确实结婚了,感觉很幸福,但是就在2019年前几个月,我刚生完宝宝,发现“产后忧郁症”居然降临到我的身上。

 

很坦诚的告诉大家,我有二三个月都陷在莫名的忧郁跟痛苦中,那段时间我终于开始理解很多妈妈为什么会说:发生的时刻都不知所以的抱着孩子痛哭......

 

有些痛苦真的要亲身体验后才知道身处其中的人滋味到底如何!


我们很容易对类似尼尔的流浪汉说,“嘿,你就不能好好去找一个工作吗?你就不能从自怨自艾的那种状态里出来吗?”


 

说这种话容易,但只有在你的身体和觉受层面,那种铺天盖地的像海啸、地震一样的伤痛袭来,你才会真正理解到他们。


所以相对于尼尔面临的这个质问,到了我这里,就变成了:

“如果你也能与神对话了,为什么还会得产后忧郁症呢?”

 

可是后来,当我还是拿起了笔,试着回答自己提的这个问题时,我发现写到后来,“产后忧郁”对我来说就是一件礼物,就很像河流到了枯水期的时候,水不见了,所以河流底层的河床石头、淤泥全部都翻出来的时候,你才会更深看见自己的底层。

 

整个产后忧郁的过程中,我又一次看到我内心那些不确定的地方,害怕的地方和恐惧的地方。我人生的水位降落下来,看到原来河床里面还有需要被疗愈,还有需要被看到的。当我慢慢的走出来,我只会比过去更感恩我的这段婚姻,比过去更感恩我的孩子,我的先生和我的父母。


禅说电影:所以,这已经突显出我们对“神”的第一大误解:就是我们会以“某个人”的形象来揣测神的形象。


比如说:尼尔在现实中不是一个成功的人,也不是一个幸福的人,于是我们认为他不可能被神选中;一旦一个导师在现实中很成功,有钱有地位,家庭很幸福,那我们往往就认为他才应该是被神选中的人。

 

马冉冉:没错,这样的认知给我们自己带来一个巨大的偏见:只有那些高高在上的人才能“与神对话”,那当我们自己遇到困难和痛苦时,当我们比起来不如别人时,我们往往就认为自己不可能“与神对话”,但实际上,我们人人都可以,这不是比较出来的,神并不是一个“考核官”。

 

禅说电影:“考核官”这个词用得好,我们往往还是用世间的评判标准去想像“神”,用我们习惯的“父母”形象投射给“神”,所以认为“神”只会喜欢那些学习成绩好、表现好、在社会上成功的孩子,但这部电影恰恰是完完全全打破了这个认知,在电影的最后,神甚至告诉尼尔:

“去做那些维持生计的事情,去做那些其实不是你喜欢做的,那不是在活着,那是在死去。

 

马冉冉:所以我很喜欢尼尔回答前面那位男性观众说的话,他首先坦白了曾经的自己很糟糕,对不起爱过自己的女人,更对不起孩子,但他同时说出了这么一句话:“我只希望你们不要因为我个人的瑕疵,而对上帝通过我而传达的信息失去信任。”

 

禅说电影:这句话可以改一下送给我们每个人:“请不要因为我们自己身上的瑕疵,便失去了对自我内在神性的信任。

 

马冉冉:说得好,你已经说出了我们对神的第二大误解:就是我们往往认为另外有一个神,实际上这个神性住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在。


西方往往把“神”外在为一个人,或者一个形象,但是这部电影也打破了。

 

禅说电影:是的,这部电影有东方的文化思想元素在里面。


在电影开头,那段质疑过后,便是男主尼尔走出会场,却莫名其妙看见一个人很像过去流浪的自己;

 

而电影的结尾,恰恰是尼尔走向这个过去的自己,与他同行,与他对话那些神说出来的话。

 

这一头一尾,恰恰是解开这个问题:“神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而在这一头一尾的中间,便是一一展现所有“我们对神性的误解”。


今天我们聊了其中两大误解,明天我们继续聊。

 

马冉冉:好的,很高兴与你一起再次观赏这部电影,N年后,N刷这部电影,发现还是有不一样的感受,这是真正“神性的电影”。那种灌注在每一个镜头里面神圣的、博大的爱,滋养着我们每个人,超越了一切语言给予我们内在力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今日问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