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红高粱》之尿酒
若干年前看电影《红高粱》,主人公“爷爷”在刚酿好的高粱酒里撒了一泡尿,没想到高粱酒的风味变得格外好,于是“奶奶”给尿酒取名“十八里红”,竟成了品牌。用尿来酿酒或调制酒,是否的有其事?困惑甚矣!嗣后请教了包括一些专业行家在内的许多人,几一致认为尿酒为不可思议的荒唐事,影片似有哗众取宠、耸人视听之嫌。
这个问题虽一直不得其解,困扰我近20年。然窃以为《红高粱》不是童话,乃是一部源于生活的写实影片,它至少须符合现实主义的原则,我相信编剧和导演对尿酒“十八里红”的制法必定有所凭依,当不会作毫无根据、毫无意义的胡编乱造。得毋中国的其他名酒,诸如五粮液、茅台等,以及蜚声世界的诸如XO、马爹尼等洋酒,其酿制过程中也都有秘而不传、令人匪夷所思的一些独门绝技乎?
最近三聚氰氨毒牛奶事件沸沸扬扬,为求知,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同时,乃知尿在中国民间用于饮食、日用之物的制作已有悠久的历史。据清·咸丰间陈其元《庸闲斋笔记》载:浙江富阳竹纸名天下,制造时竹丝须用尿煮,否则不能烂;淮甸虾米贮久变色,浸以尿,即红润如新;河南的腌鱼,以荆笼盛之,在运往汴地的途中,常为风沙侵蚀而败坏变质,只要将变质的腌鱼稍经水濯后,再用尿浸一过,则鱼肉质益紧而味回。
更可笑的是,嘉庆初年,有贵公福文襄郡王者,平素嗜食“白片肉”,须用全猪煮烂肉味始佳。一次郡王巡边视察四川,沿途各州、县极尽奉迎接待之盛事。四川某驿站为迎郡王,特设一大锅,投全猪于锅中煮,肉未及熟,王爷的先遣已至,传郡王谕旨,因为下一个驿站尚远,一到即须开饭,以便抢时间赶路。只是白肉尚未煮透,恐不敷王爷到时享用,众人一时束手无策。忽见厨师登灶解裤,撒尿于锅中。人惊询其故,厨师答曰:“忘带皮硝,以尿代之。”郡王甫到即上肉食,只见王爷吃得津津有味,连连称赞一路之白片猪肉以此驿为最美味。大快朵颐后,还赏给办差人等宁绸袍褂料一副。福文襄郡王食尿煮猪肉,洵乎传为佳话。
中国民间将尿用于食物的加工和制作古已有之,现存民间的一些“奇技淫巧”其中虽多有不可理喻者,然亦多有实用功效。是将其作为落后、愚昧的陋俗而摒弃,抑或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总结、提炼,升华为优秀的传统工艺和独门绝技?窃以为技无大小,亦无雅俗,贵在能精和有实用价值。若能将尿中的主要成分与各种物料之间的作用机理研究透彻,在食品加工处理的过程中,使用经过提炼或人工合成的具有与尿同样功能的纯净的物料,或能开发出许多美味而又卫生的新产品。
尿的成分中,除95
%以上的水分外,其他尚有尿素,及少量尿酸、肌酐、氨、硫酸盐等。尿素成分为“碳酰二胺”,是一种由碳、氮、氧和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式为
(NH2)2CO。酰胺基为一类活性基团,对修饰、改性蛋白质中的肽键结构或许有其特殊的功效。是以尿于鱼、肉等高蛋白类食品的加工处理,有时具意想不到的效果。
愚谓《红高粱》中以尿掺高粱酒而酿成美酒“十八里红”当确有其事,亦可能有其精湛奥妙之科学原理,庶乎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