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周云评论
周云评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10
  • 关注人气:6,45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粤语绝不是满语

(2010-07-12 09:21:18)
标签:

文化

分类: 2010十全十美
    陈扬先生保护粤语的热情有目共睹,但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为了渲染粤语的危机,陈扬先生振臂高呼“但愿粤语不要变满语”。看到这个文章标题,我不禁感到错愕。再看看文章内容,且不说其观点如何,很多言语就是在常识上都站不住脚。
  满语是一种少数民族语言,跟汉语不是同一个体系,而粤语则是一种汉语的方言,是汉语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就好比满族是一个少数民族,而说粤语的人绝不是粤族,仍然属于汉族。陈扬先生将粤语比做满语,不管其主观意图如何,实质上都夸大了粤语和普通话的差别。事实却没有这么夸张,笔者当年从北方来到广州,感觉到粤语比英文还难懂。但没过几年,凭着对于英超和TVB剧集的热情,无师自通,通过看电视基本上学会了听懂粤语。试想一下,把我放在一个非汉语环境中,不管是英语的还是满语的(假设还有的话),如果没有专门的学习与训练,就是看上100年电视,也不可能达到听懂的程度。也就是说,粤语和普通话,归根到底还是汉语大家庭中的兄弟姐妹,是息息相通的。
  陈扬先生说,“100多年前满清王朝在世界上是如何强盛,如果那时有人说满语会消失一定会被当成疯子。”事实上,100多年前,凡是有正常智力的人都能够判断出,满语的结局大约就是消亡,认为满语繁荣昌盛的人才会被人当成是疯子。作为晚清四十年实际统治者的慈禧太后,就已经不太懂满语了。实际上满语的危机在更早时候就出现了。乾隆皇帝就经常为满族子弟不会讲满语,不会写满文而感到忧心仲仲甚至愤怒,并多次出台政策,试图扭转这一局面,但收效甚微。辛亥革命是压垮满语的最后一根稻草,当时很多满人如惊弓之鸟,都不敢承认自己是满族人,更不用说讲满语。因此除了东北少数地方外,满语于是灰飞烟灭。
  陈扬先生一直在暗示,是行政权力的过多介入导致了粤语的危机。但满语的兴衰告诉我们,事实恰恰相反。清朝统治者为了巩固满语的地位,用尽了各种手段,但收效甚微。可见,政治权力对于语言存亡影响终归是有限的(用暴力手段另当别论,但这在当下的中国和广州,是不可能发生的)。满语的式微,归根到底还是其作为一种语言,脱离了其生生不息的土地和文化,打一个幼稚的比方,满族人就像蒲公英一样飞到全国各地,他们在任何地方,都是不折不扣的少数族群,在世世代代的生息生息繁衍中,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逐渐融入了当地的文化,选择了最方便于当地人群交流的方式。于是在北京的满人讲北京话,在广州的满人,讲广州话,周星驰演绎的苏乞儿固然纯属虚构,但当时广州旗人操流利的粤语,却是事实。文化力量之强,此系一例。
  从满语故事受到启发,我对粤语的前景觉得十分之乐观。事实上,推普工作开展了几十年,还没有听说把那个地方的方言给消灭了。鄙人之家乡,既无家乡话的广播电视,学校老师也是清一色的普通话(下课有没有禁止讲普通话我倒是没有调查),但我上小学的侄女给我打电话,一开口就是“三大”,还是纯正的家乡话,无论是我和她,如果有人对我们说家乡话要消亡,我们准觉得这人是个疯子。
  而粤语,我也深信其长久的生命力。因为粤语,过去现在将来,都有岭南这一方水土滋润,生于斯,长于斯,必将生生不息。更为重要的是,还有热爱和承载粤语的人民,也在日常生活中,一言一行中,将粤语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推普的工作并非没有问题,比如禁止学生在课外讲粤语,我也极不赞成。但推普,更多的是对广州人的帮助,从老一代人“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广州讲普通话”,到现在年轻一代“国粤语流利”,难道是件坏事?我不相信,因为个别的小学生听不懂黄俊英的相声,粤语就危机了。事实上,就算是北京的小学生,也未必能听懂马季,铁岭的小学生,也未必能懂赵本山。原因很简单,他们年龄太小了。过几年,他们全都能够听懂,能够会心地一笑了。
  此次由于纪姓政协委员的一个提案,引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风波之起,与陈扬先生对于该政协委员言论之过度解读不无干系。我也反对纪委员的提案,因为这无异是用纳税人的钱给政府做形象工程。但其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提案,而且已经遭到其他政协委员的反对。距离政府的实施,道里何止以十万八千里计。但陈扬先生的解读中,就已经什么“天坑”,好象政府已经磨刀霍霍向粤语,进而造成了很多人“誓死保卫”的气氛。在陈扬先生一手发起的这一场面对假想敌的斗争中,陈扬先生又一次大获全胜,再一次成为受万众欢呼的英雄。但当他成为赢家的同时,那些外来的、同样热爱广州,热爱粤语的人群受到了伤害,可知否?一个城市族群之间的隔膜不是消融了,而是加重了,可知否?作为英雄和名人的陈扬先生,名与器应当慎用,可知否?
  
   本文发表于2010年7月12日《信息时报》,发表时有删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