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露天茶馆 |
《舌尖上的中国》的制作风格像嗨药,从官方到民间,跟风模仿比比皆是,已快到让人生厌的地步。轻松略带悬疑的音乐,极力加磁的男中音,幽远或者噪杂的环境、铛铛作响的菜板、小便不畅似的舀水声、铲子在铁锅中翻炒着五颜六色的食材、做好了的菜品贴着镜头端出来,然后厨师化作蜡像,一代,两代,三代,和这盘菜有关的男男女女列队傻笑。成堆的特写,跳跃式的镜头,美食背后的辛劳和坎坷,从宏观层面一步步进入微观,原来傻打傻碰的食物都成了深思熟虑的产物,并显示出高超的科技含量。看完得出的结论是,美食不在我身边,这么多年我吃的都是什么哦?人家就连面条都那么特别,难怪那阵子老是听别人问我:你吃过眷村牛肉面么?你看人家那大肉片子咋给的那么多哦?
前一篇:百日驾驶六千里
后一篇:自驾脚踏车周游也应该讲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