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八大”随感〔4〕

(2012-11-13 14:24:49)
标签:

中国

社会根基

小康

社会生产力

不发慌

分类: 露天茶馆
   “科学发展奔小康”这是“十八大”的主题,可是究竟什么才算是小康呢?社会生产力发展了,物质生活丰富了,精神文化多采了,就是小康么?我觉得还不能这么理解,因为这里面存在着一个“总体认同”与“个体认同”的问题。
    现在许多家庭不愁吃不愁穿,基本的住处也有,主流的电器家具也有,可是幸福感不强。为什么呢?因为这种生活是简单再生产,缺少未来的保障。大环境的不均衡,小环境的不改善,产生了一个群体性的社会问题,就是心里不踏实,也就是心慌。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其实这近忧也是源于未来缺少安放心灵的平台。除了房子、教育、医疗三座大山之外,还有就业、养老、社会表达空间、权益上的公平、贫富差距悬殊、富人资本开始影响政府决策等等带来的社会阶层复杂化问题,都在挤压着中产、低产甚至无产者的生存空间,而这些人占到了中国社会的80%,也就是大约有11亿人。
    什么才是真正的小康?我觉得其中的一个衡量标准应该是:心不发慌。
    这是个关乎于社会根基的大问题,也是棘手的又不得不面对并寻求解决之道的大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