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推荐我看了一个访谈节目,主题就是“啃老族”,说的是长辈的在儿女成家后,依然包吃包住包孙子上学,而年轻人又有自己的理由。下面我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啃老现象早已有之,只不过啃老的程度不同罢了。其实,现在的年轻人也有很多无奈,社会环境是一方面,自身的努力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而成长过程中,能不能挂靠到有保障的人脉也是一方面,当然,父辈能不能给他们一个相对好的起点,也是不能忽视的一方面。
但是不管怎么说,懒人没有好饭吃,这是最浅显的道理了。
所以说,家长在孩子很小时,就应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现在的孩子缺少吃苦教育,劳动教育,忍耐教育,还有磨难教育。
慈母出败儿,对孩子的品性不锤打锻炼,什么都包容,其实是在害孩子。
一天,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学生坐在河边儿,学生问他:老师,人怎样才能有勇气生存下去?苏格拉底没有吭声儿,一把揪住学生的衣领拖进河里,然后把学生的头按进水里。很快,这个学生就受不了了,拼命地挣扎,可是刚挺起脖子吸了口气,又被苏格拉底给按进了水里,学生依然不停地挣扎。几番折腾,苏格拉底松开了手,学生已经精疲力尽,可苏格拉底袖手旁观,让学生自己摇晃着走回了岸边儿。
苏格拉底说:你明白了吧?当你有了刚才那种拼命抗争也要活下去的状态,你就知道怎么样才能生存了。
许多懒散的“啃老族”就是没有这种精神状态,他们怎么可能有努力的动力?换个角度,老一辈儿疼这疼那,为什么就没有想到给孩子锻炼出一副坚强的翅膀?
可悲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肯定是有根源的。其实,现在的生活状态与很多年前的努力密切相关。就拿我来说,如果没有很小时候的立志与抗争,无疑会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过着朝不保夕依靠社会救济的日子,更会理所当然地成为“啃老一族”了。
社会有社会的原因,但是社会不会去适应每一个人,人得去努力适应社会。
所以说,“啃老现象”关键还在于人本身,在于对社会和自身的理解与努力。
我现在想得就是,要努力让孩子学会自立和忍受,不要将来再来啃我的老本儿。尽管该为孩子铺垫的,我都在努力去做,但是对孩子独立能力和生存意识的培养是不能放弃的,因为我们做长辈的不可能包管他一辈子。比方说,有些朋友从来对孩子都是不打不发火,要啥给啥,什么要求都答应,在这方面,我就脸黑得多,有些方面很严格。以前孩子太散漫或者不懂尊重长辈儿有点过份时,我是打过他的,甚至有一次是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很小的时候,孩子吃完饭,碗里有饭粒,我都让他回来把饭粒吃干净。现在如果没有急事,我就要求孩子自己坐公交车往返,或者陪着孩子一起坐公交车返校。出门儿就打的,费钱不说,还让孩子养成随意花钱不愿吃苦的恶习,这对他的未来害处很大。再说这算什么苦?应该是最基本的品性锻炼了。
等孩子长大了,不给我们添加生活压力,也不给社会添麻烦,能够自足自立,就算是生活的成功了。
-----------------------------------------------------
相关链接:我给儿子当孙子 石家庄许峰(视频)
加载中,请稍候......